• 苯乙烯:行情前高后低 均價低于上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12





      展望2023年苯乙烯行情,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或呈前高后低的運行態勢。今年依然是苯乙烯產能迅速擴張的一年,疊加上半年反傾銷結束,國外產品或席卷而來對國內市場形成壓制,同時下游產能釋放不及苯乙烯,多重因素作用下,2023年苯乙烯整體價格或低于2022年,利潤也難有大的提升。


      產量增速或為17%


      “2022年國內苯乙烯產能依然處于高增長通道,增長率預計達到20%,將成為該產業鏈中產能增長最快的產品。由于苯乙烯新產能快速釋放,產銷壓力增加,產能利用率將不及預期,可能保持在78%左右。”金聯創分析師王莉認為。


      王莉表示,2023年連云港石化、淄博峻辰、廣東石化、浙石化等新裝置或將投產,苯乙烯產能增速有望達到23%。如果排除因供需矛盾加劇導致投產推遲的情況,那么今年苯乙烯產量增速或為17%。


      受此影響,今年苯乙烯市場運行或呈前高后低態勢,年內均價將低于2022年。具體來看,二季度價格存上漲預期。一方面因為今年苯乙烯繼續擴能,一季度投產壓力較大,疊加春節期間需求走弱;另一方面,二季度需求有復蘇預期,下游投產也將陸續跟進。三四季度苯乙烯供應處于高位而需求逐步走弱,價格可能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苯乙烯裝置集中檢修期間或將走出一波上漲行情,但漲幅有限。


      此外,影響今年苯乙烯市場波動的另一因素是反傾銷將結束。2018年6月22日,商務部公布對原產于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在今年6月反傾銷結束后,中國作為全球苯乙烯最大消費國,將吸引全球苯乙烯生產廠家的目光。雖然國內苯乙烯新產能不斷釋放,進口依存度持續降低,但國際間的貨源流動將持續,并逐步形成新的套利路徑,或在一定時段內給國內市場帶來壓力。


      獲利空間繼續收窄


      2022年,除三季度苯乙烯行業有一定盈利外,其余時間基本處于虧損狀態,理論虧損最高超千元(噸價,下同),全年平均虧損379元。


      隆眾資訊分析師韓曉曉認為,虧損的原因除了新產能大幅釋放,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高成本持續施壓。純苯作為苯乙烯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價格波動對于苯乙烯走勢十分關鍵。


      2022年上半年,純苯價格因供應緊張、外盤價格創歷史新高而急漲,下半年因終端降負、港口庫存累積而緩落,全年平均價格接近9000元。


      近兩年純苯與苯乙烯價差大幅收窄。往年純苯與苯乙烯二者價差多維持在2000~2500元,近兩年收窄至1000~1500元,甚至有時僅200~500元。2022年苯乙烯產業鏈中利潤較好的產品為原料端純苯。


      2023年,純苯價格上半年或高位震蕩,下半年或有高位回落風險。純苯下游行業較多,從消費占比來看,對純苯消費量較大的產品依然是苯乙烯,占比約47%。同時,今年苯乙烯產能繼續急速擴張,對純苯需求依然處于上升通道。在“雙碳”背景下,由于焦化行業開工率不足,疊加原料供應同步受限,預計今年純苯價格有望維持高位整理態勢。


      在高成本加持下,下游的苯乙烯行業生產經營依然面臨較大壓力,獲利空間或將繼續被擠壓。


      供需矛盾難理順


      聚苯乙烯(PS)、可發性聚苯乙烯(E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是苯乙烯的三大主力下游,占苯乙烯總消費量近70%。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這三大主力下游的產能利用率整體偏低,在內需改善的預期下,如果下游按照原料實際消耗量表現樂觀,則ABS、PS、EPS對苯乙烯實際消耗量增速預計分別為12%、6%、3%,明顯低于苯乙烯17%的產量增速。這也就意味著苯乙烯的供需矛盾依然難以得到有效緩解。


      2023年,苯乙烯供應逐漸飽和,需求雖預期增加,但增速遠不及苯乙烯的產量增速,出口將繼續成為苯乙烯生產企業減少產銷壓力的重要渠道。進口方面,隨著苯乙烯反傾銷稅取消,中韓關稅將有較大幅度下降,預計下半年苯乙烯整體進口量會出現小幅增長。但由于人民幣競爭能力提升,苯乙烯進口的幅度增量不會太大。(趙淑玲)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