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6日,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質量標準化大會在昆明召開。會議指出,在經濟恢復增長、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石油和化工行業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和加強標準引領,爭創知名品牌,不斷提高品牌價值和競爭力。
“目前行業質量標準化工作仍存在不足,部分企業質量標準化意識不強、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短缺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企業競爭力、影響力不夠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不多;標準化基礎性研究投入不足、標準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說。
“今后石油和化工行業要以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以質量提升為主攻方向,以‘質量興業’活動為載體,以標準為引領和支撐,進一步加強質量標準化工作。”周竹葉指出,行業既要深入宣傳“質量第一”的理念,也要努力拓展質量活動的“朋友圈”。要不斷推進實施品牌戰略,持續增強品牌影響力,包括加強中小企業品牌建設、區域品牌建設等。同時,行業還要全面加強標準建設工作,切實發揮標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通過設置或提高準入門檻,倒逼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進而強化質量基礎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中國標準的國際話語權。
國務院原參事張綱認為,石油和化工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僅要以強結構、強動力、強基礎、強治理為主攻方向,還要著重平衡好保質量底線與拉質量高線的關系。在加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石油和化工行業要著力做好產業內、產業間、產業鏈的質量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工作,爭創更多知名品牌,培育優秀的質量文化。
“高標準能支撐高質量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副司長魏宏說,石油和化工行業推進標準化工作要從加強技術創新、賦能綠色轉型、提高標準治理效能、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斷探索創新標準化工作的模式、方法、程序,更好地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要做好質量工作首先要培養質量意識。”工信部科技司質量處調研員夏廈表示,企業要堅守“質量就是效益,質量就是競爭力”的理念,把質量工作落實到生產經營全過程。企業可通過建立全員、全過程、全要素、全數據的新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高質量管理能力;通過加強數字技術的應用,提高關鍵過程質量管控能力。
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于欣麗認為,加快推進標準建設與數字化融合發展,能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效的標準數據庫和更堅實的標準保障。(劉冰逸)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