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原本正在平穩恢復的甲醇市場卻出現走弱現象。從節前2月8日的主流成交價2300元(噸價,下同)跌至2月19日的2200元,低端價格甚至跌破2000元。筆者認為,原本業內預測節后回暖的甲醇市場之所以突然走弱,主要緣于春節期間甲醇生產企業、港口、下游企業等多方累庫所致,另外節日期間運輸費用的波動及港口到貨情況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首先,節前甲醇開工率較高,貨源產多銷少。據行業數據統計,節前截至2月8日甲醇綜合開工率為86.56%,處于相對高位,推動春節期間甲醇企業庫存累積。節后的2月18日,國內甲醇樣本企業庫存為61.21萬噸,較節前增長21.45萬噸,漲幅53.9%。并且樣本企業訂單待發23.58萬噸,較上期減少11.87萬噸,跌幅33.48%。其中,西北地區作為主產區庫存增幅最大。春節期間甲醇的產多銷少引發企業庫存量短期大幅增長,這是節后市場被動走弱的主要原因。
其次,短期港口庫存平穩增長。截至2月18日,甲醇港口庫存總量在84.54萬噸,較節前增加5.54萬噸。由于進口甲醇仍是國內需求的主渠道之一,因此港口庫存變化直接影響國內市場。但眼下北美Koch以及Fairway已正式進入停車檢修狀態;伊朗地區裝船總量低位,2月份裝船至中國總量僅為15.80萬噸。因此,甲醇港口庫存近期不會大幅增長,市場有可能會先于內地企穩回暖。
再次,節日期間下游以剛需采購為主,庫存相對偏高。春節前,下游企業已實現補庫計劃,部分企業甚至把在途提貨訂單延長至2月20日,庫存均處高位,節日期間基本是消耗庫存,外采量不大,這也導致甲醇生產企業讓價去庫存心態加重。另外,貿易商的觀望入市情緒對后市也造成消極影響。
綜合分析,甲醇企業庫存總量雖然處于高位,但隨著節后合約陸續執行、運輸恢復及港口貨源平穩消化,多方庫存均有回落空間,一季度去庫存化或能實現,甲醇總體行情企穩可期。不過個別企業短期內因庫存壓力出貨需求強烈,對出廠價格也會帶來消極影響。因此,節后甲醇市場短期內將多空博弈,難免出現窄幅震蕩整理的局面。(依風)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