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3600多個晝夜,足以證明21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協同之變:京津冀GDP十年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的宏觀數據背后,有京津雄半小時通達、PM2.5平均濃度下降57.3%等微觀感受,更有京城核心區“靜下來”、交通走廊上崛起產業發展走廊的格局之變。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十個年頭。昨天,京津冀三地亮出協同發展十年的“成績單”。北京市協同辦副主任、京津冀聯合辦常務副主任劉伯正說,十年來,三地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區域整體實力持續提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機勃勃,扎實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以舍謀得 密度逐步下降 核心區“靜下來”
倘若您三年前走上銀錠橋西望,會看到一棟“冒頭”的高樓突兀地插在山水之間,把連綿起伏的西山山脊線硬生生“截”成了兩段。這座樓是積水潭醫院52米高的新北樓。2021年,這座樓為老城保護“讓路”、完全拆除,并順利將醫療資源疏解到北五環外的回天地區。
“銀錠觀山”歷史景觀的重現,便源于協同發展所帶來的城市變化。劉伯正說,十年來,北京穩步推進核心區功能重組,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密度逐步下降,讓核心區“靜下來”。
從二環內擴展至整座城市——北京堅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疏為進、以舍謀得,首都發展深刻轉型。
“減法”是為了換來“加法”。過去十年,本市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超3000家,疏解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這也帶動公共服務資源布局不斷優化,8家市屬高校和15家市屬醫療衛生機構向外布局,精準補建便民商業網點7700余個,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超9200公頃。
嚴格執行北京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的過程中,不予受理與“四個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記業務2.5萬余件。這也讓高精尖產業發展獲得更多空間,北京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業新設市場主體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北京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走出一條減量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兩翼齊飛 市級機關兩批集中搬遷工作順利收官
城市綠心公園、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環球主題公園……千年古都的這些新名片都誕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
以副輔主、主副共興,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城市框架全面拉開,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確保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
承載力和吸引力增強了,功能自然顯著提升。目前,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級機關兩批集中搬遷工作順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屬國企及下屬企業實現落戶;數字經濟等六大產業集群加速形成,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3+1”主導功能持續加強。
另一“翼”——雄安新區也朝著“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之城邁進,一座現代化城市拔節生長。
數據顯示,雄安新區292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500多億元,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和對外骨干路網全面建成,京雄城際和雄安站建成投運;環起步區生態防洪堤初步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白洋淀進入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腦等智能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長。
備受關注的央屬標志性疏解項目壓茬推進,首批疏解央企總部建設進展順利,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雄安校區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來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雄安注冊,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開學開診,40余所學校、5所醫療衛生機構與雄安新區對接合作。
聚鏈成群 京企投資津冀達2.3萬億元
從北京奔馳、北汽福田到理想汽車、小米汽車,一輛輛京產汽車加速下線,產業鏈也向京津冀延伸。汽車產業鏈復雜且長,更能帶動區域產業的整體升級。位于北京的整車企業發揮牽引作用,不斷強化區域零部件配套。去年,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的區域內定點供應鏈企業分別達到45家和70家,北京奔馳零部件的區域內采購額占到全國的55%。“我們發揮‘鏈長’作用,帶動京津冀地區超600家主要配套供應商協同發展,不斷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北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舉例。
由產業轉移承接向產業鏈合作轉變,能否共同做大產業增量,考驗著協同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三地結合各自產業優勢,共同打造氫能、生物醫藥等6條產業鏈,聯合繪制完成產業圖譜,梳理形成“卡點”攻關、“堵點”招商、重點企業“三張清單”,為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優鏈提供“底數圖”和“導航圖”。同時,聚焦生物醫藥、電力裝備等五個產業集群開展梯次建設,匯聚發展合力。“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與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一起獲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規模均占到全國的20%以上。”天津市工信局副局長任洪源說。
目光投向創新鏈。數據顯示,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8.7億元,年均增長率26.5%。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北京企業對津冀兩地企業投資4.9萬次,投資總額2.3萬億元,“北京研發、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疏堵通路 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去年,這句流行語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廣泛傳播。短暫的周末假日之所以能跨省游玩,得益于三地打通“斷點”“堵點”,加快構建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拉近三地時空距離。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張高鐵、京沈高鐵、京唐城際、津興城際等開通運營,京津冀鐵路營業里程超1.1萬公里,較2013年增長超三成;京昆、京臺、京秦、京雄等9條高速公路通車,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萬公里,較2013年增長超四成。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劉道剛介紹,世界級機場群格局也初步形成,大興機場、北戴河機場、普寧機場建成投用,京津冀九個規劃機場全部實現通航。
對于上班族而言,感受更強烈的是:北京38條跨省公交線路實現常態化運營,日均客運量約19萬人次,服務周邊17個縣市及地區;2022年以來,北京先后開行國貿至廊坊主城區、北三縣、固安縣、天津武清區通勤定制快巴,目前共6條主線36條支線,日發班車154班次,平均通勤時間縮短至54分鐘;京津、津石地鐵實現App支付互認。
劉道剛介紹,下一步將加快推動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三期、石家莊機場改擴建、唐山機場改擴建等前期工作;2024年建成津靜市域(郊)鐵路首開段;加快雄商、雄忻、津濰高鐵、京濱城際(南段)建設,加快承平高速、京津塘高速改擴建、榮烏高速滄州段改擴建工程建設,加快開展首都地區環線(唐廊高速二期)、京德高速、濱唐高速前期工作,提升改造部分省際接口路;推動環京通勤定制快巴向周邊地區延伸覆蓋,持續保障跨省公交常態化運營。
如今,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以區域交通一體化為支撐,三地正加速打造由環京地區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節點城市產業圈構成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百姓共享 異地就醫實現“同城化”
今年下半年,北京東六環外將添一所1300張床位的綜合醫院——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之所以建在這里,既是立足副中心,又為了輻射京津冀。
“建成后,安貞醫院的主院區就會搬到這里,繼續發揮心血管疾病診療優勢。”安貞醫院副院長高巖解釋,原來醫院60%以上的手術患者都來自北京以外地區,尤其河北較多,以后患者就醫,就不用往城里跑,到這里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本市正在高質量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醫療衛生體系,發揮友誼醫院、北大人民醫院、東直門醫院等優質資源通州院區作用,加快建設首兒所附屬兒童醫院通州院區等項目,構建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富有韌性的整合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伴隨著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京津冀衛生健康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天津市衛健委副主任鄧全軍介紹,十年來,北京市建成運行了天壇醫院新院、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二期、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朝陽醫院東院等一批重大醫療衛生項目,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合理布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石家莊醫院已開工建設,北京協和醫院雄安院區項目順利推進前期工作手續,京津冀合作共建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等八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戶河北省。
除了醫療資源的優化布局,三地93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區域內異地就醫實現“同城化”;京津醫療機構與河北省所有設區市通過合作建院、整體托管、專科共建等形式,實現了京津冀醫聯體全覆蓋,帶動河北省疑難危重癥救治水平全面提升;推進京津冀醫療機構臨床檢驗和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有50項臨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685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30項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在京津冀503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有力提升了三地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營商攜手 203項政務服務同事同標
早在十年前,京津冀三地海關就率先實施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走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如今,進出口通關時間得到大幅壓縮,2023年北京地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照比2017年分別壓縮超70%、90%。“2018年以來,京津兩關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連續6年開展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助力中國跨境貿易全球排名從97名大幅提升至56名。”北京海關副關長王輝說。
這是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的縮影。市協同辦副主任、京津冀聯合辦副主任周浩介紹,三地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抓手,京津冀營商環境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在三地協同布局,自然更加關心跨省辦事方不方便。為此,三地實行企業涉稅信息“一鍵遷移”,同時可保留納稅信用級別等九項信息和增值稅留抵三項權益,辦理時間由過去20天左右壓縮至一小時;
為企業群眾提供觸手可及的“就近辦”服務,推動北京市朝陽區與天津市河東區、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實現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發放、領取”;
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范圍進一步擴大,共推出5批、203項“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涵蓋涉企經營、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實現清單內事項無差別受理和同標準辦理;
京津冀第一批資質資格互認清單涉及人力資源、建筑、測繪等165項從業資質資格,破解跨區域互認難題;
“京津冀+雄安”共同推出234項“區域通辦”事項,加快推進“北京+雄安”政務服務同城化,加強政務數據共享運用,為北京地區到雄安工作人員及子女,解除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后顧之憂。(記者 曹政)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