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內農藥企業效益大幅下滑,2024年行業發展前景尚不明朗。在此背景下,如何將農藥企業的生存、可持續同行業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2月28—29日在石家莊召開的2024中國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達成的共識是:通過科技創新和綠色智能制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藥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鐘華在致辭中指出,2023年農藥市場競爭激烈、內卷嚴重,行業承受多重壓力,整體效益嚴重下滑,產品“量增價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化學農藥(折百)產量比上年增長2.8%,出口量比上年增長9.7%;但行業利潤比上年下降60%,出口額也下降了27.2%。
農藥協會助理秘書長段又生指出,目前農藥行業生存和發展正面臨六大挑戰。
一是創制化合物登記難度大,產業化落地難。“十四五”與“十二五”“十三五”相比,農藥創新品種數量出現較大變化。二是企業產品更新換代之路異常艱辛,賽道擁擠,窗口期難覓。三是產能轉移過渡期,沒有考慮全國范圍的統籌,產業銜接出現縫隙。四是國際競爭力減弱,相關政策有待厘清等。五是行業面對網絡營銷等新情況、新形勢的應對手段不多。六是“雙減”目標存在邏輯矛盾,國家提出使用端減量目標但生產端卻未加以控制,造成了巨大增量,產能過剩嚴重。
“隨著政府對綠色低碳的要求日益嚴格,農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已不容回避。此外,國際局勢的動蕩,如俄烏沖突、巴以沖突、極端天氣、美元降息周期、“超級選舉年”,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崛起,都給行業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李鐘華補充道。
“面對這些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和綠色智能制造,推動農藥產業轉型升級。”李鐘華強調。
首先,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行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和支持企業開發環保型、高效安全的農藥新產品,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制造,再到產品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實現農藥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清潔化。
再次,企業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國農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并積極探索國際市場,拓展出口渠道。
最后,行業自律是市場秩序的基石。
李鐘華說,為促進行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協會提出了綠色提升計劃。即對重點農藥產品進行產能預警,推動淘汰落后產能;制定重點農藥產品的清潔評價體系,推動產業綠色化、清潔化生產的落地;發布連續化、智能化生產先進工藝,推動產業智能化制造的落地;制定重點產品、制劑、副產物的團體標準、國際標準,推動產品質量提升及產業資源的合理化應用;制定農藥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推動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會上還舉行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農藥創新工作委員會成立儀式。(郁紅)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