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氫能源概念股狂飆突進。根據東方財富證券數據顯示,2月29日氫能源板塊指數強勁上漲6.14%,逾30只概念股集體漲停;3月1日,氫能源板塊指數繼續跳空高開上揚1.07%,10多只概念延續漲停。3月1日氫能源指數收盤價為1643.5點,較春節前的2月8日上漲11.11%,跑贏滬深300指數近6個百分點。
氫能車銷量快速增長
氫能源概念股集體起舞,與氫能利好政策頻頻加碼密不可分。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的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圍繞石化化工等領域用氫需求,構建氫能制、儲、輸、用等全產業鏈技術裝備體系,提高氫能技術經濟性和產業鏈完備性。此外,我國多地也接連發布政策支持氫能產業發展。據統計,2024年已有22個省市政府報告計劃中出現了發展氫能的規劃。
從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氫能源汽車行業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2023年12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數據顯示,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當月產銷分別同比增長98.8%、149.1%。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創歷史新高,其中12月單月首次破千。
相關企業的氫能源汽車產銷數據也能證實我國氫能源產業的發展。美錦能源子公司飛馳汽車及美錦新能源汽車的氫能源汽車合計年產能為1萬臺,2023年銷售的燃料電池車輛較上年同比顯著增加。
綠氫將獲廣泛應用
信達證券研報表示,除了氫燃料電池汽車,隨著“雙碳”政策的推進以及綠氫制取技術的不斷突破,綠氫有望成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據悉,氫能應用目前以傳統石油化工生產為主,預計綠氫將在交通、儲能、工業、建筑等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業內人士預測,綠氫產量和需求量正在快速增長,預期到2025年我國綠氫需求量將達到130萬噸,遠超國家氫能規劃中可再生能源制氫年產量10萬至20萬噸的目標,到2030年綠氫產量將達到770萬噸。
而綠氫的主要生產方式是電解水制氫,其中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發展最為成熟,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處于商業化初期。由于綠氫項目進展加速,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解槽招標項目總量超過600MW,已經占到2022年全年需求量的75%。
政策助推產業加快發展
有業內人士認為,氫能正在借助政策“東風”駛入“快車道”。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到,到2025年,清潔能源制氫及氫能儲運技術取得較大進展,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
而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億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對于氫能源板塊后市,國海證券表示,2024年或將成為氫能源產業爆發元年。隨著廉價氫氣供應的增加和儲運成本的降低,燃料電池汽車的經濟性將進一步提高,有望在交通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此外,各地政策細則出臺與補貼落地也使得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銷有望持續高增長,2024年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將進入放量提速期。(羅阿華)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