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學會能源、材料與化工學術會議指出:以綠色低碳引領可持續未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8-30





      8月24—25日,2024中國化工學會能源、材料與化工學術會議在常州召開。與會專家指出,全球能源結構正處于變革期,對綠色低碳的追求日益迫切。能源、化工和材料等行業應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推進產業升級,以綠色能源、化工、材料迎接可持續未來。


      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向晨表示,能源、材料與化工行業是我國產業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和環保要求的提高,能源、材料與化工行業要加快向綠色低碳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只有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才能實現更加綠色低碳和智能的發展目標,才能更加從容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技術創新在各行業綠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介紹了碳足跡核算工具“GIS-LCA軟件平臺”技術。


      “GIS-LCA技術可將足跡評價與地理信息系統融合,能夠識別包括碳足跡在內的足跡的空間異質性、開展足跡的空間溯源,助力我國綠色低碳的路徑設計。”謝克昌表示,通過GIS-LCA技術可以測算出我國現代煤化工行業環境足跡轉移主要來自西北、華北地區,預示未來大規模發展現代煤化工將對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更大壓力,有助于我們采取相應策略,比如開展“北煤南運、西煤東調”,減少煤炭轉化過程的環境足跡遷移,進而緩解西北的環境生態壓力。


      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常州大學黨委書記徐守坤表示,當前,在能源緊缺、低碳發展等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產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我國能源行業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正在從補充化石能源供應階段,逐步向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多元化能源時代轉變。


      “生物質是未來補充化石資源的主要可再生資源。”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勇說道,當前農林廢棄物資源能源化利用占比較低,提升其收集率與利用率是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揚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丁建寧提出,風力發電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電網智慧化標準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水風光等一體化,構建多能互補的系統,做好新能源的利用和消納。


      此次大會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常州大學、江蘇省先進催化與綠色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等承辦。大會同期還設置了8個分會場,邀請相關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圍繞化工新材料、氫能與儲能等主題做了成果交流與展示。(楊藝 李思涵 )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