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北京召開的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五五”發展思路研討會上,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發布了《“可再生氫100”化工報告——氫能支撐重點化工場景脫碳展望》(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推動可再生氫與化工產業的耦合發展前景廣闊,對重點化工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具有積極意義。
《報告》結合產業技術成熟度和工程應用進展,預估了行業落實轉型發展的3個時間段:2030年之前為轉型培育期,綠色化工由初步探索轉向規模化示范,可再生氫成本走向平價,化工行業成為中國最大的可再生氫需求市場;2030—2040年為耦合發展期,可再生氫推動化工和能源領域深度耦合,能源化工基礎設施逐步覆蓋全部綠色化工技術路徑,并探索多元化、多領域的耦合化、網絡化發展;2040—2060年為全面發展期,氫基燃料貿易市場為化工綠色轉型提供空間,我國可再生氫電解槽裝機量達到500~750吉瓦,可再生氫相較工業副產氫與化石能源制氫更具經濟性,可支撐化工全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報告》同時指出,目前可再生氫還存在產能波動性與化工行業工藝要求相矛盾、經濟性與化工行業成本要求存在差異、生產規模暫時不能滿足化工行業需求等問題。未來實現化工行業與可再生氫耦合,一是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發展模式,通過本地一體化布局和跨區域能源資源規劃,布局好綠色化工產品制備和儲輸項目,打造區域特色的產業轉型經濟;二是要科學開展供氫端、儲運端和應用端的技術創新,特別是加強應用端的綠色化工工藝技術攻關;三是要建立統一市場支撐,統籌研判化工各個細分領域生產消費的情況,充分構建電氫碳量認證體系,完善標準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分階段、分區域的轉型方案。
據悉,《報告》由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與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共同撰寫。(靳雅潔)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