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化工:譜寫由弱變強的昂揚旋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16





      被譽為“黃金產業”的氟化工,作為中國特色資源優勢產業,在祖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進程中,譜寫出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昂揚旋律。回顧我國氟化工的發展歷程,一幅以自立自強為主題的奮斗畫卷徐徐展開,激勵著行業勇攀高峰、奔赴下一程。


      中國氟化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萌芽自鋁工業,從無機氟化鹽起步。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氟化工產業基礎極為薄弱,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1954年,我國第一個氟化鹽車間在撫順鋁廠建成投產,這里也成為我國氟化工行業的發端。在隨后的幾十年里,我國先后實現了氟化鹽、氟制冷劑、無水氟化氫、聚四氟乙烯、氟橡膠等氟聚合物及相關產品從無到有的突破。1964年,國內第一套30噸/年聚四氟乙烯裝置在上海合成橡膠研究所建成并投產,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聚四氟乙烯樹脂的歷史,成為我國氟化工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改革開放后,中國氟化工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氟化工企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國內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也為氟化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浙江、江蘇等地的民營企業開始涉足氟制冷劑、含氟芳香族中間體的生產,同時高端氟產品的相關研究也開始逐步展開。


      20世紀90年代,中國氟化工產業進一步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逐步由軍工主導轉向民用。這一時期,國內開發出百余種芳香族含氟中間體及其他含氟精細化學品,包括藥物和農用化學品的含氟中間體、含氟表面活性劑等,為氟化工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氟化工行業踏上了由大轉強的新征程。生產技術水平快速提升,聚合物工藝和工程放大技術有了新的突破。現如今,國內氟化工園區化集聚發展、高端化自主創新、綠色化節能降碳的成績世界矚目。


      統籌資源,以集聚放大產業鏈優勢。據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我國氟化工產業園區共有33個,以東岳集團為龍頭的淄博東岳經濟開發區,以杜邦、大金、阿科瑪為核心的江蘇常熟新材料產業園,福建三明市氟聚合物、氟精細化學品和無機氟化工3個氟化工產業區分園區均發展火熱。


      自主創新,以科技驅動產業高值化。為改變我國氟化工一直處于產業鏈低端、產品附加值低和部分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近年來我國氟化工行業在走向產業鏈高端、替代國外產品方面也作出了不懈努力。國內幾家龍頭企業開始做強、做細、做精、做專,科技實力也得到極大提升。2023年,我國公開氟化工領域專利18486件,同比增長62.4%;授權專利6609件,同比增長56.4%。


      堅定履約,以綠色生產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行業嚴格執行《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禁止生產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類)、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PFHxS類),并對其加工和使用作出了限制。


      現在,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產和消費大國。無機氟化物、氟碳化學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等各產業板塊已基本全覆蓋,產能和產量占比均達到全球的60%以上。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氟化工企業(含下游加工企業)1000余家,與氟化工有關的上市公司42家。氟化工產品年總產能超過1000萬噸,總產量超過700萬噸,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行業發展重點正逐步轉向極端環境服役(如耐高低溫氟醚橡膠)、高品質要求(高純電子化學品、全氟磺酸樹脂)等高端氟材料品種,一批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我國氟化工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朝著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目標奮楫再出發。(趙欣婕)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