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氯堿行業呈現“堿強氯弱”格局。雖然聚氯乙烯(PVC)、燒堿產能投放力度均相對趨緩,但需求端有所分化,導致堿端利潤較大程度補貼到PVC端。2025年,堿端受國內外氧化鋁行業大量投產預期以及供應溫和增長,中長期市場相對于氯端仍偏強,氯堿行業大概率延續“以堿補氯”格局。
堿強氯弱以堿補氯
氯堿生產過程中會按比例產出燒堿和氯氣,但市場對于氯和堿的需求卻不一定符合這個比例,這就產生了氯堿不平衡的問題。但只要氯堿的綜合利潤足夠,氯堿企業就會在“以堿補氯”和“以氯補堿”中尋求動態平衡。
從剛剛過去的2024年四季度來看,綜合氯堿雙方的基本面,燒堿表現強于PVC,氯堿行業就出現“以堿補氯”局面。
“氯堿行業均處于產能低位擴張階段,綜合利潤表現尚可,使得開工率處于近幾年同期偏高水平,在2024年四季度的開工旺季,供應端均較為充裕。”正信期貨化工分析師黃益分析,“而從需求角度看,PVC方面雖然2024年9月底以來地產利好政策陸續出臺,但傳導至微觀產業仍需時間,PVC國內需求短期難有明顯好轉,而且四季度需求進入淡季,供需關系表現寬松。”
燒堿方面,由于氧化鋁的支撐使其需求明顯好于PVC端。弘業期貨分析師張永鴿介紹,2024年10月起,隨著傳統旺季到來,氧化鋁產能增加的利好支撐逐步兌現,燒堿快速去庫,價格持續攀升,觸及年內高點。因此氯堿行業呈現以燒堿利潤補充PVC虧損的狀態。
氯端仍處困境前路漫漫
對于2025年氯堿行情,銀河期貨分析師周琴認為,PVC仍是供需過剩格局。
“PVC持續供需過剩,高庫存問題已經持續3年時間。”周琴在研報中指出,從供需關系來看,一方面PVC產能仍將大幅增長。2022年以來PVC產能一直增長,2024年產量增長2.4%。目前來看,2025年PVC計劃投產260萬噸/年裝置,有效產能增速將達5.7%。同時,盡管PVC絕對價格低且利潤處于虧損狀態,但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燒堿供需格局偏樂觀,而國內90%以上PVC產能配套燒堿,使得PVC尚未大量減產,產能出清的難度仍然較大。
需求方面,2025年PVC內需仍有掣肘。周琴認為,PVC終端需求主要在房地產,預計2025年終端地產對PVC的需求仍有拖累。出口方面,2024年PVC出口增長預估13%,其中印度出口增量貢獻近79%,2025年預計PVC出口仍有增長,但要關注印度BIS認證和反傾銷政策,這兩項政策的實施均不利于中國PVC出口。
堿端需求支撐前景向好
燒堿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氧化鋁是其下游需求占比最大的行業,目前消耗量約占燒堿總量的30%。
張永鴿介紹,按照目前世界主流氧化鋁生產工藝,每生產1噸氧化鋁消耗燒堿0.12~0.14噸。以目前全國氧化鋁建成產能10380萬噸/年計算,其全年消耗燒堿量在1200萬噸以上。
展望2025年,燒堿需求端氧化鋁新增產能投放仍舊加速。永安期貨能化分析師周富強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氧化鋁2025年計劃投產約有860萬噸/年,且一季度山東、河北等地集中投產460萬噸/年氧化鋁裝置,對當地燒堿有持續投產備貨需求。此外,由于海外氯堿投產有限,近些年澳洲、印尼多從中國采購液堿,且由于印尼鋁土礦出口限制,國內鋁企多在當地投資建設氧化鋁工廠,2025年印尼約有400萬噸/年氧化鋁產能投放,上半年國內燒堿出口或仍有增量。
再看燒堿供應端,2025年投產計劃約280萬噸/年,以50%兌現率計,產能增速約3%。但2025年上半年投產進度或偏慢,供應增量有限,內外需求強勁,預計燒堿現貨市場維持偏強格局。
氯堿兩者對比來看,PVC乙烯法裝置投產集中,存量高庫存下預計過剩格局加劇;而燒堿方面,2025年上半年氧化鋁投產密集,將支撐燒堿需求,氯堿價格或有望延續背離態勢,預計行業仍將延續“以堿補氯”格局。(李冬鈴)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