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25全國石油化工自動化智能化與設備改造大會在武漢召開。本次大會以“推動石油化工產業智能化升級,引領設備改造與技術新變革”為主題,圍繞裝備數字化轉型、智能化運維與檢維修、人工智能技術在設備管理領域的應用等熱點展開探討,為行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大會開幕式上,中國自動化學會石油化工應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建立表示,當前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安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石油化工行業亟需通過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突破發展瓶頸。本次大會的舉辦恰逢其時,具有深遠的行業指導意義,希望參會代表能攜手推動石油化工行業在自動化、智能化與設備改造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測控技術分公司副總經理任弢強調,儀表裝備是石油化工行業安全運行的“神經末梢”,其國產化與自主可控對國家戰略安全至關重要。重慶川儀作為國產儀表龍頭企業,近年來研發的多款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并建成多條世界領先的數字化生產線。他呼吁行業給予國產裝備更多應用機會,共同筑牢工業安全基石。
浙江力諾流體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李奧杰表示,控制閥作為流程工業的關鍵設備,需緊跟智能化趨勢。國家《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為行業指明了方向,力諾將持續以數字化服務助力客戶實現安全、高效、綠色轉型。
湖北省安全生產技術協會秘書長蔡格凡指出,湖北省作為重要化工基地,近年來通過智能化改造顯著提升了設備安全管理水平,但行業仍面臨復雜挑戰,希望借大會契機,加強經驗共享與技術協作,為行業本質安全注入新動力。
“作為深耕工業互聯網20余年的企業,安元科技自主研發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全國超1萬家化工企業。”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市場商務總監祝志勇認為,未來行業應攜手共建“三個新”:新機構即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新場景即數字化在工藝優化與安全管控等場景的應用、新生態即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他表示,未來安元科技將持續攜手產業鏈伙伴,以技術創新賦能行業轉型升級。
普立默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楊飛強調,唯有凝聚智慧、洞悉需求、協同創新,方能破解設備安全改造、能耗優化與智能化升級等共性挑戰。普立默將攜手行業伙伴,推動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實踐落地。
如何安全平穩地實現設備淘汰和更新,是本次大會的熱議焦點之一。中國石化金陵石化設備專家勞瑞卿系統解讀了老舊裝置退出政策,強調需結合風險評估與智能化手段,分類實施淘汰與改造。在這方面,中國石化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建立覆蓋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評估體系,通過“先立后破”原則分類實施,推動高風險裝置有序退出,確保了生產安全。
設備的監測管控是其運行維護的基礎,在這方面,數字技術大顯身手。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魏強主任介紹說,蘭州石化針對超期服役設備,構建了“兩級精密點檢”體系,通過設備分級管理和IBM設備管理系統實現監測數據數字化。系統可自動篩查設備振動、溫度異常并預警,推動故障診斷準確率從10%提升至75%。魏強表示,未來將把該模式推廣至廣東石化等單位,助力行業設備管理向預測性維護轉型。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將持續為石油化工行業賦能。
“老舊廠區改造需平衡投資與收益,未來將聚焦智能安全帽、無人配送車等技術的場景化應用,構建‘少人化、高效化’的新型生產模式。”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經理李季以油氣處理廠為例,提出“云邊協同”技術方案,可使通過丙烷回收率提升1%~3%,年增經濟效益超500萬元。
江蘇華英閥業有限公司通過應用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建成一大批數控加工車床和ERP制造資源集成管理系統,并且華英各工廠之間的數據全部由光纜互聯共享,有效地集中制造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改善了加工質量和過程控制。其球閥、閘閥、截止閥、止回閥和蝶閥等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全球各個苛刻工況環境且需求量大的石油、天然氣、煉油、化工以及長輸管線等工業。
中國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處長劉潔波提到,湖南石化通過超聲波探頭實現油水界面精準識別,解決了傳統人工脫水的安全隱患;定量裝車系統集成質量流量計與智能控制器,貿易計量誤差低于0.2%。他強調,智能化技術是提升儲運安全與效率的核心路徑,未來將進一步深化機器人巡檢與模塊化處理技術的應用。
隨著ChatGPT、DeepSeek的爆火,石化行業也正加速步入“AI”時代。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專家劉暄指出,AI將成為石化行業實現智能化升級的核心工具,在設備監測、故障預測、質量控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AI在石化行業的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需要注重人工智能應用與行業特性緊密結合,構建“感知—決策—執行”閉環,并推動行業標準與安全規范的同步升級。
“找到核心數據與關鍵參數,比盲目追求大數據更有價值。”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油分公司王少勇提出工藝與設備雙維度數據收集理念,主張從生產源頭提煉有效信息,構建精簡可靠的數據庫,并強調“智能化需以安全為第一前提”。
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咨詢中心總經理趙路軍則分享了企業在AI落地中的創新成果。中控通過構建“時間序列大模型”,將生產裝置的每秒運行數據納入訓練,實現了工藝優化、設備健康預測等場景的突破。此外,中控還將推出“硬件租賃+軟件訂閱”的新型商業模式,以降低企業智能化成本門檻。
據介紹,本次大會由經燕會展(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經燕傳媒有限公司、經燕(北京)化學工程研究院聯合中國自動化學會石油化工應用專業委員會、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防火防爆專業委員會、湖北省化學品安全協會、浙江力諾流體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普立默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組織舉辦。會議設置1場主論壇、5場專題論壇及項目對接會,共安排34場專題報告,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60余位行業代表。會議還設有展覽區,26家參展單位在此展示了其自動化控制系統、智能化檢測設備、工業互聯網技術平臺等方面的創新成果,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解決方案。(趙若伊)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