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2025中國國際化工過程安全會議在煙臺召開。本次大會以“讓化工更安全 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16位中外專家學者交流分享國內外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期望進一步推動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更高水平的推廣運用,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會議指出,化工過程安全管理是國際上先進的有效防控危險化學品重大安全風險的方法,我國引入這一管理理念已有幾十年,并在2022年發布了涵蓋20個管理要素的行業標準《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導則》,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也接受并在實踐中豐富了“過程安全”的概念。
“但我國化工行業推行過程安全管理還存在相關法規、標準缺乏系統性考慮等問題,例如具體的管理活動未基于風險策劃和實施,企業崗位設置與過程安全管理不匹配,各專業部門安全管理職責分配模糊不清,所需專業人員能力普遍薄弱、缺少有效考核機制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趙東風指出。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毅峰表示,對化工行業2010~2024年發生的182起較大及以上事故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直接原因主要集中在:化學反應失控、化學品泄漏、保護層失效、操作/作業不規范和能力不足5個方面。
對此,陳毅峰指出,作為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企業開展過程安全管理,重點要關注化學品的危險特性,防止化學反應失控;加強防腐蝕管理,防止化學品泄漏;嚴格工藝危害分析,實時更新動態風險,確保獨立保護層(IPL)有效;規范操作規程(SOP),強化工作許可制度(PTW)管理;嚴把人員入門關,系統開展培訓,提升員工的崗位勝任能力。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凌逸群特別提出,2013~2024年全國共發生144起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許可作業環節事故82起,占56.9%,其中企業外部承包商事故有28起,占34.1%。這28起事故主要存在資質管理、作業票證審批、作業環節氣體檢測、作業培訓與安全交流和過程作業安全監管5方面問題。因此,承包商管理是化工安全管理的重點要素。
趙東風認為,要通過政府主導推進、企業積極提升、協會團體技術支持,攜手實現化工過程安全的美好愿景。同時,要持續推進示范企業、示范要素建設,依托AI提高企業數智化管控水平。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省應急管理與安全生產協會主辦,來自應急管理部門、化工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咨詢服務機構,以及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挪威、日本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張曉敏)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