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17石化產業發展大會在大連召開。在下午進行的石化產業轉型發展與期貨市場論壇上,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產業拓展部總監蔣巍對大商所化工期貨品種的運行以及期貨市場服務石化產業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表示,近年來大商所持續推動場外期權業務、基差定價模式和多項創新交割制度,不斷加強市場培訓力度,為石化產業客戶提供了完善的避險工具,客戶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促進了期貨市場與石化產業的共贏發展。
據介紹,多年來國內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日益完善,已經具備了更好服務石化產業的基礎條件。目前大商所已上市包括農產品、化工、能源礦產三個領域的16個期貨品種,2016年成交量15.37億手(單邊,下同),成交額61.41萬億元,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油脂、塑料、煤炭、鐵礦石期貨市場和第二大農產品期貨市場。其中,大商所已上市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化工期貨品種,上述化工期貨品種2016年成交量分別達10093億手、12377億手和1124億手,參與期貨交易的客戶數量同比分別增長4%、23%和217%,客戶總體數量實現了高增長。
在期貨功能發揮方面,大商所各化工期貨品種總體運行穩健有序,市場功能逐步發揮。一方面,期貨價格發現功能不斷顯現,為化工產業客戶提供了高效穩健的避險工具。據了解,上述化工期貨品種2016年期現相關系數分別為0.85、0.97和0.94,表明期現價格相關性較好,期貨市場較好地反映了現貨市場供需情況。另一方面,日均換手率保持良好水平。如LLDPE期貨2016年日均換手率為122%,表明市場具有穩定充足的流動性,便于化工產業客戶利用期貨轉移風險,有效降低企業風險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期貨功能有效發揮、避險效率不斷提高,也帶動了化工產業各企業積極參與期貨市場。上述三大化工期貨品種在2015年和2016年的日均法人持倉占比均超過40%。其中,聚氯乙烯(PVC)日均法人持倉占比近60%,表明化工品期貨逐步得到越來越多化工企業的認同。
在服務化工產業的舉措方面,大商所近年來積極探索石化產業服務領域,為產業客戶提供完善的避險平臺。據了解,化工產業客戶普遍具有規避市場風險的需求,但專業期貨人才不足、資金有限等問題限制了很多企業直接參與期貨市場進行避險。在此背景下,大商所積極推動場外期權業務發展。據介紹,場外期權類似于價格保險,具有風險固定、占用資金少等優勢,由專業金融機構設計符合需求的場外期權產品并由金融機構在期貨市場代為操作,產業企業只需支付少量的權利金費用就能夠達到鎖定未來市場價格的目的,利于企業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目前,國內期貨公司設立了風險管理子公司,為產業客戶提供專業的場外期權服務。
據介紹,為改進行業定價模式,大商所積極推廣期貨基差定價。在基差定價模式下,買賣雙方簽訂購銷合同時,按交易所期貨價格鎖定基差,由買方在裝運前選擇某一時點的期貨價格為計價基礎,以期貨價格加上雙方協商同意的升貼水來確定雙方現貨交易價格。目前,期貨基差定價的方式已在大豆、油脂等產業得到了廣泛應用。相關市場人士表示,在石化產業推廣基差定價模式,有利于產業客戶在無需開立期貨賬戶和進行期貨交易的前提下,利用期貨價格進行定價,提高生產計劃性、價格規范性,減少貿易談判成本。
據介紹,為了保證期貨合約的順暢交割,近年來大商所推出了保稅交割、品牌交割等創新交割制度,持續深化期現融合。其中,保稅交割方面,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內處于保稅監管狀態的期貨合約所載商品作為交割標的物進行期貨交割,保稅倉單可轉讓、期轉現、質押、交割,利于縮短倉單注冊周期,減少不確定性。品牌交割方面,聚氯乙烯(PVC)期貨品種自實施品牌交割以來,高品質商品通過交割渠道進入期貨市場,期貨價格代表性和市場活躍度有效增強。據了解,v1605合約共實現交割1675噸,v1609合約共實現交割47095噸,交割規模顯著提升。
此外,為提高石化企業對期貨市場的認知度,大商所近年來加大市場培訓力度,舉辦了中國塑料產業大會、龍頭產業培訓會、協會合作交流會等一系列市場培訓活動。其中,中國塑料產業大會已經成為石化行業頗具影響力的品牌盛會。相關市場人士表示,在多項服務措施的推動下,石化產業客戶對期貨市場的認知程度和參與意愿不斷提高,有效利用期貨形成的市場價格和市場信號、管理價格波動風險。
蔣巍表示,在保持和鞏固現有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大商所下一步將開展新探索、完善新平臺、開發新品種,持續服務化工產業。“新探索”方面,要繼續完善交易和交割制度,不斷適應現貨市場變化,便于企業順利開展交割。同時,計劃推進基差交易試點,為產業客戶熟練開展基差交易打下基礎。“新平臺”方面,深入探索和完善場外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動場外服務商設立和發展。“新品種”方面,研究開發高密度聚乙烯、苯乙烯、純苯、乙二醇等新品種,力爭實現產業鏈全品種覆蓋,為化工企業提供更多避險工具,促進石化企業穩健經營,實現石化產業與期貨市場共融、共贏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