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撰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7~2018)》(簡稱《藍皮書》)在京發布。中國化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油氣企業走出去成績斐然。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藍皮書》主編高潮洪指出,截至2017年底,我國有34家能源企業參與海外210個油氣項目投資,其中民營企業23家;境外油氣權益產量達到1.9億噸油當量,其中石油權益產量突破1.5億噸,天然氣權益產量為450億立方米。94%的石油權益產量來自我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2017年,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國海油全年達成海外投資合作項目30余個,重點項目包括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獲海外市場最大鉆井合同、中國石化完成對雪佛龍南非公司75%股權以及雪佛龍博茨瓦納公司100%股權的收購、中國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參與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新形勢下,我國油氣企業走出去體現出了4個轉變:從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一國保障思維,轉變為著眼亞洲共同能源安全;從追求規模速度,轉變為追求質量效益;從資本輸出,轉變為制造標準、技術、人力資本的全方位走出去;從被動適應國際貿易規則,轉變為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和定價中心建設。
董秀成指出,展望2018年,中國油氣國際合作將具有八大趨勢:一是國際油氣投資環境將得到大幅改善;二是國際大石油公司油氣合作戰略主導因素將從資源轉向技術與市場;三是資源國油氣政策將更加開放;四是亞洲油氣基準價格有望逐步形成,油氣定價體系將重新構建;五是中美將繼續加強油氣合作新關系;六是中國油氣行業繼續推進市場化,與周邊國家的油氣合作升級;七是黨的十九大強調的開放政策將有力推進油氣領域國際合作;八是中國油氣合作主體將由國企為主轉變為國企民企比例均等。
《藍皮書》預測,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我國將持續推進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油氣合作區開發建設,加大與重點國家油氣合作開發力度;完善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運輸通道,加強安全風險防控,提升通道安全可靠運輸能力;穩妥推進亞太、歐洲、北美油氣運營中心建設,積極發展集貿易、加工、倉儲和運輸為一體的海外油氣運營模式。(黎紅)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