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聚乙烯(PE)市場在跌跌不休的行情中艱難度日。高密度聚乙烯(HDPE)市場均價從3月初的10880元(噸價,下同)一路下跌至目前的10610元,跌幅達2.48%;低密度聚乙烯(LDPE)價格從1月中旬的10300元跌破萬元大關,目前市場均價為9637元,跌幅達6.4%。
“PE市場庫存高企,而預期的地膜旺季卻遲遲未至。在市場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主導下,預計上半年市場仍將以弱勢運行為主。”撫順石化聚烯烴分析師尹歌等市場人士作出如上判斷。
企業庫存居高不下
“這兩年,去庫存緩慢一直是制約PE行情的主要因素。目前市場需求不旺,預計前期累積的高庫存還需要至少1個月時間才能逐漸消化。”尹歌表示。
據他介紹,從1月中旬開始,PE市場價格就一直下行。春節前,出于對節后下游集中備貨的預期,生產企業加大負荷生產,1月份PE裝置開工率達104%,使庫存不斷累積。然而春節過后,市場價格還在下行,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下游企業并不急于拿貨,更多地采取即買即用策略。由于前期累積的PE庫存無法消化,部分企業甚至出現產品堵庫現象,紛紛降價走量,以消化庫存。
“另一方面,進口PE貨源充足也使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狀態。1月份,國內PE進口量近129萬噸,達到歷史同期高位,與去年同比增幅高達39%。”尹歌介紹說。
在庫存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市場心態悲觀,下游企業多持觀望態度,造成PE去庫存壓力較大,價格持續下行。
地膜需求旺季不旺
從需求端來看,每年的3~4月是下游地膜企業的生產旺季,原料采購量普遍會加大。但是今年以來,地膜需求并沒有集中顯現。同時,環保督察趨嚴,下游終端塑料行業復工情況也不樂觀。
“按照往年的慣例,3月份是傳統的地膜生產旺季,客戶不斷催單發貨,各PE廠家走貨非常順暢,手機一直響個不停。可是今年眼瞅著要到4月份了,地膜需求旺季卻遲遲未到。”遼寧某PE經銷商張強一臉失落地說。據他分析,一方面,今年開春氣溫較低,農膜季節性需求略有延后,導致集中備貨延期;另一方面,由于PE市場一直表現不佳,經銷商及下游企業多持觀望態度,抑制農膜訂單跟進。
另外,PE下游需求終端的塑料制品廠多為中小企業,受環保監管影響較大。去年,環保督察讓塑料企業深刻感受到危機,不少中小企業陷入限產、關停的困境。而今年,國家環保督察的力度會更大,執法也更嚴,速度會更快,一些環保不達標的企業肯定會被淘汰。因此,塑料行業重新洗牌的進程會加速,導致其對上游PE的需求量進一步減少。
不過,遠期來看,管材、板材、土工料等塑料需求有向好趨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將繼續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啟動新的3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580萬套。城鎮化持續深入推進,將給配套設施、基建等行業帶來利好,塑料行業也會從中分得一杯羹。但是,這一利好至少下半年才能顯現。
利好將在6月后
“4月份是PE裝置集中檢修期,在目前市場弱勢的情況下,裝置多數會安排檢修,損失的產能可消化一部分前期庫存,使市場出現轉機。不過,檢修利好顯現起碼要等到6月份以后。”尹歌說。
由于PE市場表現不佳,企業生產積極性普遍不高,檢修力度將大于往年。2018年,國內有12家PE生產企業有檢修計劃,涉及產能總計582.8萬噸/年,大約損失產量78.64萬噸。據了解,四川石化、中天合創、上海石化、鎮海煉化、遼通化工、神化榆林,吉林石化、沈陽化工、榆能化等企業的PE裝置在4~6月都有檢修計劃,累計損失產能300多萬噸/年。
聚烯烴裝置集中進入檢修期后,PE行業開工率將大幅下降,市場供應量有望減少,前期累積的高庫存會逐漸消化。供應壓力緩解后,基本面將得到一定支撐,PE市場或迎來止跌上揚的轉機。(李冬鈴)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