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碳酸酯行業景氣度提升 新興下游市場可期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26





      行業景氣度提升新興下游市場可期
     
      9月20日-21日, 2018(第十五屆)中國碳酸酯行業年會暨中國碳酸酯產業鏈技術開發與產業發展論壇在江蘇鎮江召開。會上,《中國碳酸酯產業鏈調研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總結了2018年中國化工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全國碳酸酯產業聯盟組織開展的“碳酸酯產業鏈專題調研活動”調研成果,對國內碳酸酯上下游產業現狀、產業鏈技術開發及應用情況、產業發展及未來規劃進行了詳盡闡述。
     
      報告指出,近段時間以來,由于原料環氧丙烷處于高位,對碳酸酯有很強的支撐作用,加上下游應用領域聚碳酸酯市場的火爆、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高位需求等因素,碳酸酯產品價格一路高歌猛進,目前,碳酸二甲酯價格已突破每噸萬元關口。是短期行為還是拐點?業內專家認為繼續迭創新高的局面不可持續,市場必然回歸理性,碳酸酯行業仍然面臨著工藝、下游市場開拓、副產物出路等問題。
     
      從左到右:山東石大勝華化工集團副總經理郭建軍、山東石大勝華化工集團分析師邵坤、寰球吉林分公司于春梅、沙特基礎工業全球研發中心美國首席專家James Hoover、中國化工報社副總編輯潘杰、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王公應、利華益維遠化學技術部長閆衛林、澤普林有限公司Fatho、天津大學教授簡春貴
     
      中國化工報社副總編輯潘杰表示,我國是世界聚碳酸酯需求量增長最快的國家,年消費量占世界總消費量的40%,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聚碳酸酯消費國。去年國內市場聚碳酸酯表觀消費量173.3萬噸,其中進口138.5萬噸,據估算,未來5年國內將有超過20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裝置投建、擬建。聚碳酸酯產能的集中釋放,為碳酸酯產業的發展迎來了市場機遇。
     
      然而面對上游價高,下游疲軟的局面,聚碳酸酯市場價格目前處于歷史的最低位。利華益維遠化工副總經理陳承恩說,利華益1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產品自6月底開車以來,四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運行,其產品質量、力學性能、熱性能等均以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但趕上聚碳酸酯市場低迷時期,其利潤受到嚴重擠壓。陳承恩同時又表示,這種市場低迷的狀態不會持久。
     
      寰球吉林公司副總工程師于春梅說,國內聚碳酸酯新上裝置產品還是以中低端料為主,預計底端產品將過剩,高端產品仍缺乏,市場競爭激烈,并說聚碳酸酯企業除了降低裝置消耗和生產成本,還應重視聚碳酸酯改性及合金產品研發、下游新領域市場開拓,針對用戶需求開發新產品。建議關注環氧樹脂、MMA項目的投資。
     
      山東石大勝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事業部副總經理郭建軍指出,涂料、膠黏劑、顯影液等下游市場趨近飽和,發展緩慢,增長空間有限,同時煤制乙二醇副產二甲酯對低端碳酸二甲酯沖擊明顯,價格競爭激烈,傳統碳酸二甲酯市場不斷萎縮。
     
      從左到右:太原理工大學教授李忠、唐山好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屈強好、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教授賀鵬、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方云進、浙江省化工研究院鋰電實驗室主任馬國強、海科新源化工有限公司宋杰、遼寧奧克化學有限公司事業部副總經理顧曉華、密爾克衛化工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柴維廉
     
      而電解液中溶劑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但質量要求高,體量相對較小。同時電解液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需方市場特征明顯。同時賬期長,資金占用量大也加劇了市場風險。
     
      使用碳酸二甲酯作為原料的非光氣法生產聚碳酸酯工藝發展快,增量巨大,給碳酸二甲酯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
     
      但從長遠看,配套產能給碳酸二甲酯供給結構增添了較大不確定因素,帶來了潛在的競爭風險。例如沙特基礎工業(SABIC)的非光氣法聚碳酸酯工藝所采用的碳酸二甲酯原料就都來自自身配套,不會進行外采。
     
      SABIC全球研發中心美國首席專家James Hoover指出聚碳酸酯的兩種生產工藝光氣法(界面聚合)和非光氣法(熔融聚合)SABIC都有采用,在這兩種工藝的選擇上,SABIC主要考慮的因素是物料獲取的便利及市場的需要,而且這兩種工藝的獲得的產品在最終用途上有所差別,這也給了國內有計劃上馬聚碳酸酯項目的企業在工藝的選擇上提供了思路。James同時指出,目前中國聚碳酸酯擬在建項目非常多,未來聚碳酸酯市場競爭或趨于激烈,相關企業要注意差異性發展,要著力提高產品附加值。他強調,未來聚碳酸酯產品的競爭力首先是看產品質量,這是重中之重,另外要注意控制產品成本。質優價廉才能保障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位置。
     
      受光氣資源的限制,國內大多數企業需采用非光氣法生產聚碳酸酯。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方云進認為非光氣法聚碳酸酯裝置應該配套碳酸二甲酯裝置,這樣有利于碳酸二苯酯裝置副產甲醇的循環使用,降低碳酸二甲酯成本,從而降低聚碳酸酯生產成本。
     
      關于煤制乙二醇副產碳酸二甲酯技術,天津大學教授簡春貴認為煤制乙二醇副產碳酸二甲酯回收有巨大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但是與目前酯交換法碳酸二甲酯相比,煤制碳酸二甲酯在產品純度和雜質處理上處于劣勢,當前產品主要用于涂料行業。預計到2020年,煤制乙二醇副產碳酸二甲酯會達80~100萬噸。隨著技術的進步,一旦上述問題得到解決,這種工藝的量能和成本優勢將會給市場帶來很大沖擊。因此,相關碳酸二甲酯生產企業應對此給予足夠重視。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新技術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以甲醇、CO和O2為原料,副產物為無害的水,是綠色化學工藝。此外,此工藝屬于煤化工路線,實現了煤炭的清潔高效轉化,延伸了煤化工產業鏈,太原理工大學教授李忠說,并強調與其它煤化工產品相比,大大減少CO2的生成,達到了減少碳排放目的。此技術生產碳酸二甲酯制造成本低,并會帶動工程設計、裝備制造以及設備安裝等一系列工程服務,帶來的經濟效益將十分巨大。
     
      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教授王公應認為,在碳酸二甲酯行業,酯交換法工藝路線雖然受到上游原料環氧丙烷的制約,但是此種工藝經過多年應用,已經非常成熟,這就導致了目前碳酸二甲酯新技術雖然不斷出現,但在推廣上非常困難。因為企業不愿意冒著試錯的風險。所以他希望中國化工報社牽頭成立的產業基金能夠給碳酸二甲酯新工藝的開發和應用加以支持,從而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本次論壇為歷年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并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臺灣等地的世界級大咖企業,同時還吸引了行業內重要配套企業,如德國輸送設備制造商澤普林公司、高端閥門制造商航天長征公司、物流服務企業密爾克衛公司以及新奧環保、石家莊波特無機膜分離有限公司等。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工報社、全國碳酸酯產業聯盟、中國化工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山東石大勝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示范項目投產成功

      從中科院獲悉:采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自主技術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化項目——陜西延長石油集團10萬噸 年合成氣制乙醇工業示范項目,一次投產成功。
      2017-03-21
    • 中國石化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普16日在北京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董事長薩烏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討在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王國兩地分別開展項目合作的機遇,旨在共同推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沙特“2030愿景”。
      2017-03-21
    • 中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廢水工程運行

      總部位于深圳的中國廣核集團15日通報表示,經國際原子能機構認可,中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規模印染廢水示范工程在浙江金華正式啟動運行,標志著我國電子加速器應用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2017-03-21
    • 我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合成了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標志著人類向“再造生命”又邁進一大步。研究結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發表,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