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烯:由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14





      進入2019年,浙江石化140萬噸/年乙烯裝置即將投產,我國乙烯工業的競爭主體進一步多元化,競爭也進一步激烈。


      我國乙烯產能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從起步萌芽階段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正由快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正由乙烯生產大國朝向乙烯生產強國的目標加速前進。


      我國乙烯裝置平均規模高于世界均值


      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乙烯生產國


      20世紀60年代中國首套蒸汽裂解裝置于蘭州石化建成投產,開啟了中國以乙烯裝置為龍頭的石油化工歷史。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國乙烯工業取得巨大進步,特別是2005年以來,發展更為迅速。一方面,我國企業依托原有裝置完成了第二輪擴能改造,另一方面新建了12套規模在80萬噸/年以上的裂解裝置和一批煤制烯烴裝置,總年產能從740萬噸增長到當前的2500萬噸以上,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產國,約占全球乙烯產能的14.7%。


      盡管我國的乙烯產能與產量均快速增長,但與市場需求量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每年乙烯衍生物凈進口量折合乙烯當量占乙烯當量消費量的50%~60%。2017年,我國乙烯產量1824萬噸,當量消費量約為4250萬噸,仍需進口大量的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乙烯下游衍生物。其中,聚乙烯的進口量占總消費量的47%,特別是高密度聚乙烯的進口比例高達59%;乙二醇的進口比例接近60%。


      近年來,隨著我國GDP增速放緩和乙烯當量消費基數的變大,乙烯當量消費量年增速放緩。“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乙烯當量消費量年增速由“十五”的10%下降至7%左右,近3年又進一步降至5%左右。


      乙烯裝置規模是乙烯生產能力和單位生產成本的重要影響因素。20世紀60年代我國首套乙烯裝置產能僅為0.5萬噸/年;70年代到90年代,隨著新設備、新工藝的引進,乙烯裝置最大規模達到30萬噸/年,通常由10臺裂解爐和兩臺切換爐組成,單爐能力3萬噸/年左右。2005年以來,材料和技術的進步使設計和建設更大的乙烯裝置成為可能,我國建成投產的大多數乙烯裝置規模達80萬~100萬噸/年。截至當前,我國共有蒸汽裂解工藝的乙烯生產裝置32套,平均規模達到了63.6萬噸/年,比2005年提高了1倍,同時也高于世界平均規模(58.5萬噸/年)。


      乙烯工業發展不斷優化


      布局基地化、原料優化、工藝多樣化、參與主體多元化


      在整體產能和規模得到提高的同時,我國乙烯工業的發展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主要體現在布局、原料、工藝路線和參與主體方面。


      乙烯工業布局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石油化工的發展和經濟效益。2000年之前,18套乙烯裝置分散在15個城市的16個地點,公用工程、物流傳輸、環境保護和管理服務等成本高,裂解副產品難以集中利用,產品加工深度不夠,嚴重影響了整體競爭實力。


      進入21世紀后,我國乙烯項目建設布局有所改善,新建大型項目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2015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石化產業布局進行了總體部署,要求新建乙烯項目布局在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云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按照煉化一體化、裝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設,乙烯裝置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這不僅綜合考慮了資源和市場優勢,而且注重物流條件對競爭力的影響,對今后我國乙烯布局起到了指導作用。


      裂解原料方面,資源因素是影響一個國家乙烯裝置裂解原料結構的關鍵因素。20世紀70~80年代,由于我國原油資源有限且重油多輕質原油少,以及輕烴和石腦油價格過高等,乙烯原料重質化,輕柴油在乙烯原料構成中占70%以上,輕烴和石腦油僅占13%,另有10%左右的原油閃蒸油及重油。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乙烯原料輕質化、優質化工作有了進展,輕柴油比重大幅下降到50%左右,石腦油比例增至30%以上,還有10%以上的輕烴和加氫尾油,但仍以輕柴油為主。1996年以后,隨著對柴油的改質加工,輕烴資源的加大利用,以及國外進口原油的增加,乙烯原料不斷向輕質化、優質化發展。輕柴油比重下降至1/3左右,石腦油比例提高至45%左右。


      進入21世紀,石腦油比例進一步提高至60%以上,輕柴油進一步下降至10%左右,還有10%左右的輕烴和10%左右的加氫尾油。總體來看,我國乙烯生產原料以石腦油為主,其他原料為補充。


      近年來,乙烯生產企業在強化油田輕烴、凝析油及煉廠輕烴等輕質優質原料的組織利用方面有很大進步。同時,煉化結構調整使更多的優質原料流入乙烯裝置,輕烴和加氫尾油的比重超過1/3,石腦油比例降為55%左右,輕柴油比例降至10%以下。


      工藝路線方面,2008年之前,我國乙烯生產全部采用蒸汽裂解工藝。近10年,工藝路線向多元化方向發展:2008年沈陽化工以重質油為原料建成首套催化熱裂解(CPP)裝置,乙烯產能為15萬噸/年;2010年神華包頭煤化工公司以煤為原料建成首套煤(甲醇)制烯烴裝置,乙烯產能為30萬噸/年。


      目前,蒸汽裂解工藝仍是我國乙烯生產的主流工藝,約占乙烯總產能的80%,煤(甲醇)制乙烯占17%左右。還有一些技術處于探索、研發或向工業轉化階段,包括石腦油催化裂解制乙烯,以甲烷為原料,通過氧化偶聯(OCM)法或一步法無氧制取乙烯,以生物質乙醇為原料經催化脫水制取乙烯,以天然氣、煤或生物質為原料經由合成氣制取乙烯等。


      市場參與主體方面,2005年之前,我國的乙烯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大公司。2005年以來,隨著揚巴一體化、中海殼牌、中沙天津石化、福建聯合石化、中韓石化等合資企業乙烯項目的投產,以及神華包頭、中原乙烯和寧波禾元等多個煤(甲醇)制烯烴項目的投產,目前我國乙烯市場已形成以央企、合資企業、煤(甲醇)制烯烴企業和進口商四大供應系統為源頭的格局。


      乙烯工業未來可期


      結構調整和升級改造速度加快,乙烯工業整體水平大幅提升


      未來幾年,我國乙烯產能仍將保持快速增長,不僅國有企業有多個煉化項目處于建設和籌建階段,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民營企業也在向乙烯領域拓展,還有一些民企宣布采用進口乙烷裂解制乙烯的計劃。同時,國外資本也不斷進入。一些煤(甲醇)制烯烴項目也在建設中。


      考慮到項目的建設周期、進展情況和一些不確定因素,預計“十三五”末我國乙烯產能超過3200萬噸/年,“十四五”末達到4500萬噸/年。在產能基數增大的情況下,仍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速。


      但是從消費增速來看,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和乙烯當量消費量基數逐年增大,乙烯當量消費增速將逐漸趨緩,“十三五”將降至4%,“十四五”還將有所下滑。即便如此,我國乙烯產量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預計到2020年我國乙烯當量消費量達到4800萬噸,仍需進口2000萬噸左右的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乙烯下游衍生物。


      在產能增加的同時,市場參與主體也在增多,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乙烯的供需缺口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的注意。不僅民營企業、地方企業將參與國內乙烯下游產品市場競爭,隨著石化項目外資準入要求放寬、合資比例限制取消,國外資本也將進入。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石化巨頭已宣布將在中國獨資建設乙烯項目。


      國內乙烯下游產品市場將逐步形成煤化工、民營石化企業、地方石化企業、外商獨資企業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化集團等國有大型石化企業和進口產品多主體互動的市場格局,競爭更加激烈,對宏觀政策、市場規范、標準體系等方面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新建產能中,隨著浙江石化、恒力石化、漳州古雷、盛虹石化等大型乙烯項目的投產,以及個別規模小、盈利性差的裝置關停,蒸汽裂解乙烯裝置的平均規模還將繼續提高,達到70萬噸/年左右。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布局也將基本形成,位于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灣的乙烯產能將占我國總產能的60%,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資源將得到充分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實現集約化經營。


      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新項目的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隨著采用國際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及控制技術,按照國際最先進的節能減排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的新項目投產,以及已建項目通過各種先進技術和流程的組合,不斷地進行整體優化,乙烯裝置運行水平大幅提升,將推動國內石化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


      乙烯下游高性能樹脂、特種橡膠及彈性體、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高端產品比例增加,競爭力不斷增強。同時,借助能源互聯網和供給側改革,精準對接消費市場需求,主動掌握前沿信息,供給質量與效益也有所提高。(作者: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王紅秋)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業界熱議乙烷制乙烯工業化機遇

      4月7日,首屆全國乙烷制乙烯項目及配套產業高層研討會在唐山曹妃甸舉行,會議以乙烷制乙烯工業化機遇為主題。與會代表認為,在當前石油價格下,乙烷制乙烯路線由于成本較低具有競爭優勢,但也應該看到原料供應等方面存在的不確...
      2017-04-11
    • 商務部對進口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樹脂征收反傾銷稅

      記者19日從商務部獲悉,4月19日,商務部發布終裁公告,最終裁定原產于日本的進口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樹脂存在傾銷,中國國內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樹脂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并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017-04-20
    • 商務部對原產于美韓、臺灣地區的苯乙烯啟動反傾銷調查

      本報訊6月23日,商務部發布今年第31號公告,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韓國、臺灣地區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29025000項下。本次調查通常應在2018年6月23日前結束,特殊情況...
      2017-06-27
    • 醋酸乙烯:審慎新建產能 提升技術破局

      我國企業在規模化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利用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的優勢,大力發展產業鏈,以減小經營風險,實現效益最大化,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積極擴大出口,以緩解國內過剩產能的矛盾
      2017-07-0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