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肥行業有望“痛”中尋“機”實現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19





      受國家農業休耕輪作、種植結構調整、化肥減量增效及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政策影響,國內化肥總產量仍將繼續下滑。但業界人士認為,隨著農業需求和產業政策的變化和調整,化肥行業有望通過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和淘汰落后產能,著力化解需求和投資市場疲軟的矛盾,“痛”中尋“機”,實現轉型升級。這是記者從近日于武漢舉辦的2019(第六屆)國際化肥產業鏈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尿素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環境治理的升級,尿素有效產能已逐年減少,國內尿素過剩狀況得到進一步緩解。據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營銷副總監周天長介紹,中國尿素產能在2016年達到峰值后已開始逐年下降,2018年落后產能繼續退出或者進入無效狀態。


      “2018年,受天然氣供應緊張、安全環保監管嚴格等因素影響,尿素行業開工率在55%~65%之間波動。今年的利空因素仍然很多,一是農業需求繼續減少,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二是煤炭供應將保持相對寬松穩定,但天然氣供需缺口仍在;三是安全環保監管也將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供應難有大幅提升。”江蘇靈谷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燕玉說。


      磷肥自2016年以來,國內磷肥產能不斷減少,產能集中度在不斷增加。2018年全國磷肥產能為4090萬噸,退出產能195萬噸。但近年來國際磷肥產能增加明顯,全球供應量依然處于過剩狀態,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


      從原料來看,磷礦石價格有望保持高位,磷肥企業成本壓力也較大。興發集團礦產品銷售公司總經理羅鵬認為,今年中央環保督察仍將持續,磷礦石開采總量維持去年的1000萬噸,價格將繼續維持較高水平,生產企業壓力重重。


      百川資訊磷肥分析師張瑜分析說,在原料和環保雙重刺激下,國內磷肥市場行情雖有上揚趨勢,但因農產品市場需求不濟,磷肥價格仍會以震蕩調整為主。


      鉀肥未來國內外鉀肥或將繼續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國際上隨著新產能達產,鉀肥供應量將進一步增加,但新增產能對當前影響不大;國內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推進,國內鉀肥產能將趨于穩定。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的趨勢加強,國內鉀肥需求有一定增長空間。未來中國仍舊是國際鉀肥需求的重要市場,但國內鉀肥產量增長有限,進口鉀肥仍是重要補充。


      復合肥目前去產能化雖初見成效,但供應量遠高于需求量,廠商競爭激烈,加之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廠家利潤微薄,復合肥漲價已成必然。不過下游對高肥價抵觸強烈,復合肥價格難大幅上漲。


      如何從“陣痛”中尋找商機?與會專家表示,我國傳統化肥工業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屬于典型高能耗行業,而新型肥料是減少資源消耗的重要途徑之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的要求,未來有機肥將有較大發展空間,傳統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將進一步被壓縮。同時,國際肥料消費也正向高濃度、復合化、液體化、緩釋化方向發展。因此,化肥行業應與時俱進,不斷推出適合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新型水溶肥產品。


      “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堅持專業化、技術化、綠色化,持續創新,是中國化肥提升競爭能力的發展方向之一。”許燕玉表示。(記者 陳傳武)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