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國PTA產業發展,自2006年起,民營企業進入PTA行業,供給結構有所改善;2011年實現產能快速增長,并逐漸進入產能相對過剩階段,行業競爭更加明顯;2015年發展至今,PTA行業進入整合階段,產能增長放緩。
2018年國內PTA總產能5129萬噸/年,開工率維持在80%左右,PTA 2018年的消費量為4034萬噸/年,同比增加23%。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PTA新增產能只有四川省晟達一套100萬噸裝置投產,10月底新鳳鳴PTA項目順利投產,后市還有恒力石化,總計達到570萬噸。伴隨著上游原材料PX價格下跌,供應端成本減小,PTA成為產業鏈新的“利潤中心”。
2019年PTA市場受供需、PX利潤、加工費以及聚酯產業鏈新增裝置投產等因素影響,市場在年初至3月上旬走出了大幅上行的局面。之后至今走出了斜“N”形結構,并不斷創新低。
進入三季度,下半年PX新增裝置的陸續投產,后續市場對PX價格仍有繼續下跌的預期。產量集中在三季度正式投放,對整個聚酯產業鏈進行全面的洗牌,利潤傳導將重新分配,對后續PTA的支撐造成比較大的利空影響。截止10月底,PTA由前期2000多元/噸的高加工費下降至600元/噸,降幅達到70%。而價格也從年內的次高點6612至年內新低4648,夭折四分之一。
從需求來看,PTA消費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聚酯行業,占總消費量的95%以上。聚酯產業鏈的下游為PET,分為聚酯薄膜、聚酯瓶片和聚酯纖維(滌綸),其中聚酯纖維又可分為滌綸長纖和滌綸短纖。滌綸短纖一般與棉花混紡,滌綸長絲用量占整個聚酯纖維產量的80%,為紡織企業使用。進入四季度以來,滌綸長絲產銷壓力日漸凸顯,企業紛紛降價促銷,目前上游已跌至歷史低位,滌綸長絲利潤持續收縮。而下游終端紡織訂單萎縮,多采取降負避險的舉措,市場整體交投乏力。
目前化工整體環境偏差,市場缺乏大的利好消息指引,短期PTA不斷創年內新低,低位震蕩的概率偏大。
轉自:中國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