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人群用車行為解碼 新能源車用戶從參數比拼邁向生活適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06





      5月31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2025汽車八大人群新能源車用車行為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新能源車用戶結構正經歷從功能導向向場景導向的深層次轉變,車企需要從產品思維切換至用戶思維,以更貼近真實生活的方式參與下一階段競爭。《報告》深度解析當前新能源車車主的用車習慣與消費特征,共同勾勒出不同細分人群的用車生活,揭示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用車需求。


      下沉市場更傾向成熟技術車型


      調查發現,約六成不追求智能化配置、只注重用車性價比的用戶集中生活在國內三到五線城市,這些消費者偏愛價格親民、能耗較低、后期使用成本較低、車輛續航里程滿足日常出行需求的新能源車產品,且更傾向于購買技術穩定、市場認可度較高的車型。


      《報告》顯示,精打細算的用戶群體工作日出行頻次較低,而周末出行頻次相對較高;工作日單次出行時長主要在1小時以內,周末單次出行時長主要在1小時至1.5小時之間。在出行半徑方面,這類用戶群體以中短途出行為主,10公里至20公里成黃金通勤距離,多為日常通勤和必要的出行需求,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工作場所、超市、學校等。


      追求用車性價比的群體普遍選擇在工作地和居住地為車輛充電;夜間充電車輛多,非高峰時段充電車輛占比快速攀升。此外,超五成純電動車用戶每周充電在2次以內,整體充電頻次較低,大多選擇充電成本較低的低功率慢充。


      相比追求性價比群體,約三成追求顏值與科技的年輕消費群體主要生活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這類用戶對電動汽車的依賴和偏好較高,日常出行代步頻次較高。


      年輕消費群體強調外觀時尚與駕駛體驗,既要求車輛舒適性與娛樂功能兼容,又希望智能科技配置豐富、電機攻略高等。在充電方面,由于生活節奏較快,這類用戶更關注車輛的快速充電功能,偏愛選擇支持超充的車型。


      此外,年輕消費群體工作日和周末出行頻次均在每天1.4次以上,出行半徑普遍在40公里以上,周末的出行半徑和時長均顯著高于工作日,表明他們在周末更傾向于進行長距離的休閑和社交活動。


      品質一族注重車輛豪華配置


      近年來,伴隨汽車消費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期待體驗到更高品質的新能源車。


      《報告》顯示,約五成追求潮流與奢華用戶群體生活在二線及以上城市。這類用戶不僅滿足于購買一輛交通工具,而是希望車輛成為移動的“第三生活空間”。在挑選車輛時,這類用戶群體偏好高端純電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注重車輛豪華配置和先進技術,如高級內飾、組合輔助駕駛、OTA升級等。出行目的以商務和高端社交活動為主,工作日和周末兼顧,出行半徑較大,注重旅程效率和舒適性,目的地多為商務中心、高端酒店、高爾夫球場等。


      追求潮流與奢華的用戶群體選擇白天充電居多,車輛在高頻次段充電的長尾分布效應明顯,對經濟成本的敏感性較低。《報告》對比該類用戶群體充電偏好發現,公共快充與家用慢充兼容,對充電服務品質與便捷性要求均較高。


      調查發現,追求優價品質的消費群體在購車時秉承優價更優品、體面與實惠皆不將就的購車理念。在功能方面,他們更偏愛挑選價格適中、性價比高的純電動車型,更傾向于選擇容量適中的動力電池,以平衡購車成本和續航里程。同時,車輛須配備基本的舒適性和娛樂配置,滿足他們在短途出行中的舒適需求。


      家庭友好型車輛受追捧


      目前,家庭用車已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主力軍,多家自主品牌通過精準把握家庭用戶需求,實現了市場份額的顯著增長。


      《報告》發現,追求溫馨生活用車需求的消費群體城市分布相對均衡,三線城市占比略高。他們會優先選擇空間寬敞、座椅舒適的新能源車產品,將家庭出行的舒適性放在重要位置。此外,他們更注重選擇配備高級安全配置的車型,如自動緊急制動、車道偏離預警、盲點監測等功能,以保障家庭成員的出行安全。


      另外,由于購車年齡和用車觀念存在差異,追求溫馨生活用車需求的消費群體對智能化功能較為青睞,在對組合輔助駕駛功能有一定需求的同時,希望體驗到配備先進的娛樂信息系統,支持音樂、導航和手機互聯等功能的車型,增強家庭出行的娛樂體驗。


      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用戶結構與城市等級強相關,為區域型產品配置和投放策略提供清晰方向。高線城市用戶更關注品牌、科技、舒適體驗;而低線城市用戶更關注成本控制與實用功能。此外,新能源車的角色已超越單純的上下班工具,更多地承載起周末出行、社交聚會、親子出游、輕商務出差等多元場景。用戶選擇車型時,考量維度也逐漸從單一的參數導向轉為生活實用性,對空間布局、儲物能力、充電便利性、智能互聯功能等綜合體驗提出更高要求。


      新能源車的消費邏輯正從技術驅動走向生活驅動,補貼和車輛續航能力已不再是消費者購車的唯二決策因素。當前,隨著用戶結構的日益精細化,產品研發、運營策略、基礎設施建設均需圍繞不同人群進行精準調整。在長期競爭中,唯有真正理解不同用戶的用車場景、出行節奏、充電習慣甚至日常情緒的品牌,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與復購。(記者 吳博峰)


      轉自:中國消費者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