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愈加顯著,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6月22日,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在中國廣州走訪了電動汽車的充電站和汽車企業,發現了與歐洲截然相反的現象——在歐洲,電動汽車被認為是奢侈消費品,而在中國,消費者選擇電動汽車,不僅是有利于環境保護,相對于傳統燃油車來說,電動汽車的性價比更高。
汽車行業分析師馬歇爾·鄧恩分析,中國電動汽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英國廣播公司認為,這一領先得益于中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的長遠規劃。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競爭力的提升,一些西方國家采取的舉措是制造貿易壁壘。2024年8月,加拿大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稅陡增至100%;同年10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為期5年的高額“反補貼稅”。美國在拜登任期內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00%關稅,又在特朗普任期內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征高額關稅。
美國《時代》周刊指出了這些西方國家貿易壁壘背后的真實顧慮:美國及其盟友認為“中國產業政策對電動汽車產業的補貼造成產能過剩”。對此,《時代》周刊評論認為,這種將中國電動汽車的競爭優勢簡單歸結于國家補貼的論調是以偏概全。對5G技術、電動汽車等變革性技術的掌握,是中國長期以來在諸多方面獲得的綜合性結果,美國民調結果顯示,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制裁不符合半數美國民眾對電動汽車的期待;此外,也會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方案造成沖擊。
盡管一些西方國家的關稅政策為中國電動汽車的國際貿易設置重重障礙,中國汽車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發展勢頭仍然強勁。根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汽車制造商預計將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就電動汽車而言,中國已占據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二。《紐約時報》報道,比亞迪等中國汽車企業的歐洲市場份額在2025年實現翻番。(記者 李智 實習生 鄭曦荷)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