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從2522萬人到1.6億人——教育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08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為教育強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國民教育水平顯著提升


      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約80%的人口不識字,教育基礎極其落后。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的受教育機會,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1949年,我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僅為20%;近年來,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接近100%。1949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2522萬人,2023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6億人。


      高中階段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基礎非常薄弱,毛入學率僅為1.1%。2023年,我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1.8%,高中階段教育共有學校2.2萬所。


      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實現跨越。1949年,全國僅有高等學校205所,各類高校在校生11.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0.26%。通過啟動“211工程”“985工程”發展戰略,以及1999年開始實施高校擴招政策,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2015年提出的“雙一流”建設新要求,使我國高等教育邁上新的歷史起點。2023年,全國有高等學校3074所,比1949年增長14倍。


      扎實推進教育均等化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始終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基本政策目標,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近年來,我國著力構建以普惠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持續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2023年,全國共有普惠性幼兒園23.6萬所,占幼兒園總數的86.2%。


      在各級教育部門的通力協作下,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差距正在逐步縮小。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3700多萬農村學生,實施地區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別增長了4.2厘米和4.1厘米。


      困難群體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特殊教育實現更好更快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2022年全國累計資助金額2922億元,資助學生1.6億人次。


      教育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首次超過4%。教育經費占GDP比例超過4%時,意味著國家將更多的資源傾斜于教育領域,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政保障。據統計,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61329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8473億元,比1991年增長77倍。


      教育資源投入持續增加,有助于改善教育基礎設施,提升師資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從而整體提升教育質量。2023年,全國各級教育專任教師總數達1892萬人,比1949年增長19倍。


      教育部副部長王光彥表示,隨著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實施,我國教育數字化、信息化取得積極成效。2023年,各級各類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不斷豐富優質資源供給,目前已匯聚超過4.4萬條中小學資源、1300多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2.7萬門優質大學慕課。(記者 李丹)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