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加快建設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完善多模態語料庫,推動思政、科學教育、基礎學科等垂直領域專題大模型應用,并加速課程、教材、教學體系的智能化升級。當下,在政策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下,不少企業紛紛涉足"AI+教育"。在業內看來,"AI+教育"已進入技術紅利釋放期和生態重構窗口期,教育大模型也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在諸多利好下,"AI+教育"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
4月14日,"智啟未來·育見新機--AI賦能下的教育教學變革"首屆川渝教育教學研討會在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榮昌實驗學校舉行。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勇主持會議,西南大學副校長鄒芙都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推動了教育從"標準化"向"智慧化"的范式躍遷。
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范圍內,各類大模型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通用大模型在垂類應用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教育領域,諸如"孩子尬聊閑扯""答案準確性存疑"等問題持續困擾著許多家長。概括起來,"AI+教育"需要突破功能性代差、教育適配斷層和安全防線失守這三大困境。
猿輔導集團副總裁、智能硬件負責人王向東表示:"教育不是信息的無序狂歡,而是認知的精密手術。"在這個特殊的領域,對知識安全和精準導航的需求遠高于信息自由和隨機生成,"從'AI+教育'到'教育+AI'就變得很重要。"
4月15日,猿輔導集團在小猿AI暨智能硬件戰略發布會上推出教育AI范式--"小猿AI",并發布覆蓋家校兩端的"軟件應用+智能終端+通識課程"三位一體解決方案,涵蓋小猿AI App、小猿AI學習機及飛象星球人工智能通識課,系統性回應大模型時代教育AI的發展命題。
根據多鯨教育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行業發展趨勢報告》,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于2024年成功突破千億元,2020-2027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17.2%,顯示出該領域的巨大潛力。另據艾媒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智能平板學習機市場規模達270.72億元,同比增長48.27%,預計2027年中國智能平板學習機市場規模將超5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縱深發展,教育數字化轉型正從技術驅動的表層變革邁向重構教育生態的深水區。此次《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教育數字化進入系統性布局的新階段,而企業端如猿輔導推出的"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則展現了技術回歸教育本質的創新探索。未來教育AI的發展,需在政策指引下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既要通過算法優化與數據治理提升服務精準度,又應建立符合教育規律的技術倫理框架。只有當技術紅利與人文關懷形成共振,"AI+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從效率工具到育人伙伴的跨越,為個性化學習與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可持續動能。(記者 何曉曦)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