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課費成為家庭最大支出?教育問題要在教育之外求解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10





      遼寧省人大一項針對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的最新調研發現:高額的補課費用,成為遼寧普通市民家庭的最大支出。當地媒體在調研中也發現,在沈陽等城市,不少家庭用于課外培訓、補課的費用,高達5萬元以上。僅一門英語就高達12000-15000元,幾乎是家家都給孩子補習,少則三項,多則五六項。
     
      家庭的補課負擔,背后是學生的課業負擔。問題的表現、成因、危害以及對策,全國“同一題”,年年講、人人講,而問題卻在原地踏足踏。為什么此題無解?因為補課現象背后有著兩大“閉環”。
     
      一是,要抑制家長、學生的補課沖動,就要改變現行招生考試制度,改變單一的分數評價。而增加主觀評價指標,制度執行可能變形走樣,利益尋租可能潛滋暗長,底層學生家長更加難以消除公平焦慮。所以,“唯分是舉”是教育部門目前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借助補課“加分”又是家長和學生應對考試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二是,學生課業減負,更多減的是完成課業的時間,而不是課程內容的負擔。一些學有壓力的孩子就要設法尋求課后或課外的“補差”,學有余力的孩子在家長功利心態的綁架下,又要忙于“提優”。校內不給補,校外有課補,孩子們自然要涌向圍墻之外的培訓機構。進一步說,校內校外都不讓補,孩子放學、放假后可以去哪里?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家長不可能在家陪伴,出于安全、社交等考慮,也要選擇補課。
     
      兩個“補課閉環”,忙煞家長,跑累學生,當然,樂壞了校外培訓機構。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各地都在嚴查校外培訓機構“強化應試、超標教學、超前教學”的行為,而家庭承受的補課負擔,事實上未減反增。因為一些培訓班、一些培訓課程被叫停,而家長的補課訴求并未得到合理回應和排解,他們只能自行團課,自行租房,小班化教學,隱蔽化運行。有條件的城市家庭則把孩子送到查控補課相對寬松的郊外名校寄讀。相比之前一公里之內的校外培訓,家長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有明顯增加。
     
      為什么“按下葫蘆浮起瓢”?因為教育主管部門發現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而忽視了問題的源頭,恰恰是他們的制度設計。頭痛醫腳,避重就輕,問題怎能求得正解?高考、中考制度難以一步推進多元評價、綜合評價,但是,減負也還是有一定操作空間。遼寧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建議,應當鼓勵和支持廣大中小學校,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在學生家長自愿的基礎上,按照廣大家長的訴求,允許學生在校上晚自習,允許家長委員會聘請教師為學生答疑,自愿繳納必要費用。——校內補課問題,不能“一刀切”,可以“切一刀”,因為學生的課后時間安排,校內不有效利用,校外就必然強勢占領。
     
      而課業負擔乃至許多教育問題,都不是簡單的孤立的教育問題。現在的中小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家長都有“輸不起”的心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而過度關注,過分焦慮,又伴生“等不及”“坐不住”的狀態。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迫使一些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始“夾塞”“搶跑”。更堪憂慮的是,當下教育問題的普遍存在,又在制造新的“閉環”。二孩政策放開后,好多育齡夫婦選擇不生,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孩子的教育,經濟成本、時間成本難以承受。一個孩子讀書,已經讓他們忙得雞飛狗跳、累得心驚肉跳,還敢再生嗎?而面對一個孩子,“輸不起”的意念又時時激活他們“搶跑”的沖動。
     
      考量家庭富足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如果計算家庭的教育支出呢?表面上看,教育支出越大,家庭應該越富有,而事實上,在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快速增長的同時,居民其他各大類消費支出的增速都明顯趨緩。這就意味著,教育消費的過分擴大,可能會對我國居民的其他消費產生較大的抑制作用,難以拉動內需。
     
      教育的問題,不只是教育問題,可能是經濟問題,可能是社會問題。有識之士指出,教育的本質在教育之外,要揭示和解決教育的本質,不僅僅要在教育子系統中去尋求答案和解決辦法,更要在與教育子系統密切相關的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等,特別是在對教育子系統具有更大約束力的社會、行政等更大的系統中尋求正解。
     
      轉自:解放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期孩子? 各種培訓補課費驚人

      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期孩子? 各種培訓補課費驚人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發眾多家長的熱議。數學課200元一節、新概念英語2000多元一期、鋼琴課450元一節……各種培訓班賬單被家長無奈地稱為“碎鈔機”。
      2018-08-14
    • 每年近300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圓首個大學夢

      教育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2017年職業教育活動周有關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表示,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中職、高職已分別占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
      2017-05-08
    • 家庭教育不成功 “問題兒童”才沉迷游戲

      最近,電子游戲又成了一個備受批判的“靶子”。一方面,不少家長紛紛譴責電子游戲“害”了他們的孩子,讓他們的孩子變得沉迷、孤僻;另一方面,教育部門也在最新的通知中呼吁,要讓孩子在暑假“遠離網游、手游”。
      2017-08-03
    • 大學生新消費呼喚家庭新教育

      從上世紀80年代背著水壺臉盆去學校報到,到如今手機、筆記本電腦、iPad成為大學新生標配。幾十年間,中國大學生的“入學裝備”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條件提升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但如今大學校園內越發明顯的攀比風氣...
      2017-08-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