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民辦園致力于向普惠園轉型,少數向高端幼兒園發展邁進,或成為未來幼教行業的發展趨勢。
此前,教育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自然資源部五部門召開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座談會,要求各地要盡快按照國家和地方的配建標準,通過補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換、購置等方式,解決小區幼兒園配套問題,并再次強調,小區配套幼兒園必須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
這是繼今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后,幼兒園再一次成為媒體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
民辦園的得與失
在以往的認知中,公辦和民辦構成中國幼兒園的整體形態。公辦園“入園難”和民辦園“入園貴”,成為典型的中國式病癥。
在公辦幼兒園“入園難”的窘境下,大多數家長不得已將目光投向了民辦園。這也造就了十年來民辦幼兒園從“補充”變為“主流”的過程。
從歷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來看,2007年,民辦園數量在學前教育中的占比為60.10%,在園人數占比為36.99%。2017年,民辦園數量的占比為62.90%,而在園人數占比升至51.56%。
這個數據意味著,目前過半中國幼兒的學前教育,需要在民辦幼兒園完成,民辦園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部分家長也對民辦園表現得更加認可。正在上小學的小涵曾在社區的公立園完成了他的學前教育。小涵的媽媽姜女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坦言,公辦園就讀費用低,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認為在民辦園就讀比較好,現在一些民辦園的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比公辦園更好。身邊有朋友就把孩子送到民辦園,各方面條件都不錯。
記者走訪了解到,確實如姜女士所說,公辦園收費相對較低,但是招收名額有限,民辦園設施好,但是學費太貴,許多家長都徘徊在這二者之間。
然而,民辦園的過快增長也衍生出不少問題。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中研普華研究員張星表示,由于近些年來幼兒教育市場發展良好,幼兒園數量增長較快。增長過快導致了幼兒園在硬件設施、教學環境、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等各方面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同時部分民辦幼兒園收費較高,存在很大的隱患。
張星指出,最近幾個月關于幼教方面,國家頻頻“亮劍”,主要是對幼兒園進行整改之后,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發展普惠性幼兒園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普惠性幼兒園還是個新詞匯。所謂普惠,即普遍惠及、人人享有。
2010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都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堅持公辦民辦并舉,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更多興辦普惠性民辦園。
然而,幼兒教育普惠大眾的情況不容樂觀。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張端鴻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目前我國幼兒園毛入園率不超過八成,在一些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甚至不超過五成。”
記者注意到,2017年5月教育部公布《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意見中提出: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左右。
張端鴻指出,目前的毛入園率已經接近目標,但是普惠性幼兒園的比例還是遠遠不足,民辦幼兒園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全國共有民辦幼兒園16.58萬所,占全國比例62.16%。根據上述政策要求,這意味著將有12萬所民辦幼兒園被定性成普惠園。
“大力增加公辦園園位和普惠性民辦園園位非常重要,這其實是提高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的需要。雖然學前教育還不是義務教育,但是也需要加大公共財政保障力度。”張端鴻說道。
從政策大方向看,國家大力支持鼓勵公辦園發展,但并非是要徹底取消民辦園。
《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各地要把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作為重點任務,結合本地實際,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占比偏高的局面。同時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規范營利性民辦園發展,滿足家長不同選擇性需求。并且鼓勵社會力量辦園。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更多舉辦普惠性幼兒園。
“由于受政府資金、教師團隊、管理經驗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公辦園的大規模擴充并不太現實,所以就需要民辦園作為補充。民辦園將會向著公辦園靠攏,提供普惠性教育,有利于提高民辦園的社會接受程度。”張星分析稱。
因此,民辦幼兒園依然不會徹底“退場”,在達到《若干意見》的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目標時,依然有20%的比例留給民辦園。
民辦園的“下半場”
目前幼教市場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往往根據收費高低簡單地劃分出高端、中高端、中低端、低端幼兒園等不同層次的幼教機構。
不過,基于上述文件要求,未來普惠園的覆蓋率將達到80%。因而,幼教行業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共識——未來的幼教市場將逐漸形成“高端+普惠”二八分成格局。
也就是說,民辦園也并非一定要去認證普惠園,也可以辦成高端幼兒園,來滿足部分家長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未來普惠園數量不斷增加,普惠園的收費標準也逐漸降低,高端幼兒園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普惠園的競爭,如何在這個形勢下保持較高競爭力,還要看幼兒園的辦園實力。
有觀點認為,由于轉向普惠園后學費下降,投入資本不足以支持開設較多的特色課程和活動,因此,高端民辦園依然會有自身的辦學優勢。
業內認為,對于普惠園來說,在成本和師資等方面有政府扶持,但有定價約束,對于一些中低端幼兒園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機會。高端民辦園,成本會有所提高,不過可以從課程質量、軟硬件上形成差異化優勢,從而獲取高額溢價。
“可以預見,一大批城鎮小區配套民辦園將會改造成普惠型民辦園,各地會通過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方式控制幼兒園的收費,同時結合各地自身情況制定特色的政策和規定。民辦幼兒園的管理也將會向規范化、透明化去發展。”張星說道。
張端鴻表示,總體上看,目前政府依然會扶持民辦園發展,但是會通過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等方式,引導民辦園為社會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轉型成為普惠園是最好的選擇,依靠政府的補貼不僅能夠維持正常的運營,還能夠保證穩定的生源;如果不轉成普惠園,集團化和品牌化辦學也是一條出路。(記者 趙碧 實習生 劉昭)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