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電科大建成我國首個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實驗室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11





      記者近日獲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為獲首批“人工智能”新專業建設資格的高校之一,成為同時擁有人工智能專業和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校。我國第一個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實驗室近日也在西電建成。

      該實驗室全部由西電人工智能院設計構架并搭建完成,以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方案為核心,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傳統教室與實驗室,是集教室空間設計、AI助教、課堂師生互動、跨校互動教學、課程管理平臺、課堂情況實時分析為一體的創新型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突破了物理空間限制,可以全天候、任意地點、人人終端地實施創新實驗與智慧教育。

      西電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奮斗近30載,有著長期、雄厚的積累。2005年西電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獲批,開啟了其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之路,逐步形成具有西電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產學合作、產教融合、科教協同、國際合作、本碩博銜接與協同的新工科方式,階梯式、有針對性地完成讓學生“會做、敢想、能創新”的培養,將“創新”貫穿于學生的成長始終。

      據介紹, 西電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實驗室的主要特點可以總結為“4321”:

      “4”指的是“4個A”:Anyone,Anytime,Anywhere和Anything,即任何注冊了賬號的人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和登錄智慧教室,沒有物理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并且通過智慧教室,學生既可以做創新實驗,也能夠學習國內外共享課程和教學視頻等。

      “3”指智慧教室的特點為“云存儲,云計算,云調度”,通過云平臺達到 “4個A”的目標,實現“5G+人工智能”的改革。

      “2”表示智慧教室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度、發揮和挖掘教師的潛力和學生的潛力,從“教師讓學生學”變成“讓學生自己學”,強調“人工智能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人工智能的教室”。

      “1”總結為人工智能的“西電模式”,將教育、創新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用技術支撐智慧教學,用技術支撐創新。

      教學過程中,AI助教可利用語音識別系統幫助師生控制教室內軟硬件設備,用更高效的人機交互方式節省教學時間。老師和學生在課上能通過互動教學系統對課程內容進行多屏協作,實現思維可視化分享。

      創新實驗室配套的云端教室系統突破了物理空間,將課堂內容及課件等資料以不同形式分享給其他教室或校區的聽課學生。課程平臺將課前備課、課中互動、課后作業等教學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找出每個學生所需鞏固的相關知識點,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讓教師能夠針對性地完善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記者 張瀟 實習生 孫荻菡 韓蓉)


      轉自:西安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