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7個縣通過評估認定,占全國總縣數的92.7%,2018年全年共有18個省(區、市)的338個縣新通過評估認定,中西部地區通過評估認定的縣數占比達到90.5%……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去年我國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成績單”。
作為我國一項重大教育民生政策,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寫入義務教育法的重大教育目標。日前,教育部在江西南昌召開了2019年首場“1+1”采訪發布活動,介紹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的有關進展。“經過努力,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表示。
首先,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自2015年以來,338個縣在義務教育階段累計投入2544億元,新建學校1598所,改擴建學校近4萬所,新增學位368萬個,累計建設各類校舍面積達5097萬平方米,新建體育運動場館4424萬平方米,新增實驗室、功能室13萬間,新增教學儀器設備價值1194億元,新增圖書2.2億冊,新增計算機163萬臺。
其次,教師資源配置持續優化。自2015年以來,338個縣共補充教師約22萬人,其中音體美科學信息教師約4萬人,占比18%;參與交流的校長和教師29萬人次。
同時,特殊群體權益得到保障。各地積極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大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力度、提高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等。
在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同時還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田祖蔭表示,在督導評估過程中發現,一些自然條件艱苦、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地區在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如一些縣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宗旨認識不清,變相辦重點,校際差距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縮小,仍然存在擇校熱、負擔重的問題;一些地方的學校規劃不合理,城區、縣域學校用地緊張,大班額、大校額的問題仍然比較普遍,有164個縣存在3000人以上的大規模學校等。
“我們在每一次督導之后,都會將這些問題以列清單的方式及時反饋給當地政府,一些問題已整改到位,但還有一些問題正在整改之中。”田祖蔭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監督力度,推動地方政府落實好主體責任,確保如期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記者 王立芳)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