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產價格不斷探底,房地產并購交易再度呈現活躍跡象。
第三方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6月份以來,綠景、遠洋、融創、新世界、豫園股份等在內的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出售了旗下資產,標的包括商辦或文旅酒店項目,共進行17筆并購交易,比上月增加2筆。其中,15筆交易披露交易金額,總交易規模約169.3億元,環比增加11.5%。
諸多交易中,遠洋轉讓旗下北京項目的動作頗引外界關注。該公司以約40億元的總價,將正在建設中的北京頤提港二期64.79%的股權及相關債權出售,由大股東中國人壽以及合作方太古地產接手。
遠洋表示,“盡管出售事項產生一次性虧損,但可實時帶來大量現金流入,有助于緩解目前的流動資金困境。”中指研究院認為,頤堤港二期預計將于2025年至2026年完成,考慮到其非住宅類項目,短期內不會帶來現金回報。出售該項目可帶來大量現金流入,有助于緩解遠洋集團目前的流動資金困境。
同樣出售非住宅資產快速收獲即時現金流入、降低負債的,還有港資開發商新世界發展。
6月底,新世界發展宣布出售深圳前海周大福金融大廈30%權益,交易對方為其母公司周大福企業,總代價約14.4億元。公開信息顯示,深圳前海周大福金融大廈由一棟43層高辦公大樓及停車場構成,也是新世界發展在深圳落地的首個項目。
摩根士丹利認為,新世界發展此次出售前海辦公樓,連同4月以40億元出售荃灣愉景新城,可使其凈負債比率從去年12月底的67%輕微降至65%。摩根士丹利還指出,新世界發展在2024財年的現金利息支出約107億港元,遠超公司2024財年上半年的經常性息稅前利潤35億元。這表明新世界發展在財務上仍面臨一定壓力,需要通過出售資產等方式來降低負債,改善財務狀況。
除了已經成交的大宗房地產資產,據克而瑞統計,6月還有13筆交易處掛牌中,披露的合計底價約52.5億元。規模較大的出讓方為華僑城,掛牌了深圳前海艾美酒店(待售價18億元)和西雙版納朗昇商管(底價2.12億元),合計約20億元,其中艾美酒店采取整棟出售模式。(鄭娜)
轉自:第一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