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農業農村工作七大亮點揭曉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1-29





      扛責任,保供給


      糧食產量達到1081萬噸,單產平均提高到359.92公斤,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全市上下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發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扛穩、扛牢重要農產品供給擔子,穩定產量、調優結構,切實做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


      糧食產量達到1081萬噸,單產平均提高到359.92公斤,創歷史新高;蔬菜、水果、禽蛋分別實現產量2092.6萬噸、476.4萬噸、43.52萬噸,較2015年分別增長17.6%、28%、14%,蔬菜年凈調出100萬噸以上,“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足,在戰“疫”戰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基礎,補短板


      全市7929個行政村完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建成1007個美麗宜居鄉村


      近年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從人居環境整治、農產品倉儲保險冷鏈物流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宜機化改造,積極破解農村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服務中存在的“痛點”“堵點”,讓廣大農村跟得上發展、留得住鄉愁、遇得見未來,真正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農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緊扣“6+3”重點任務,積極實施“五沿帶動、全域整治”,持續推進以“三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全市7929個行政村完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5%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2.9%,已建成1007個美麗宜居村莊。


      ——農業生產持續增效。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高標準農田面積突破1251萬畝,完成農田宜機化改造70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示范推廣優質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6%,高素質農民突破20萬人。


      戰貧困,奔小康


      累計發展扶貧產業843萬畝,超過85萬名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


      ——產業扶貧顯成效。全力實施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電商、農產品加工、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大產業扶貧行動”,推動特色產業向貧困地區覆蓋,全市貧困區縣共發展特色產業843萬畝,實現產業到戶覆蓋貧困農戶37萬戶、覆蓋貧困人口近百萬人,其中超過85萬名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狠抓利益聯結,培育涉貧農業龍頭企業1856家、農民合作社7734個,帶動貧困戶20.3萬戶。


      ——多種方式促增收。累計建成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30個,全市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經濟實體達38.4萬戶,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2.3萬人。


      顯特色,樹品牌 


      持續打造市級區域公用公益品牌“巴味渝珍”,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綜合產值達到4500億元


      近年來,全市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推進農產品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實推進。


      ——特色產業穩步壯大。大力發展“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十大特色產業集群綜合產值達到4500億元。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快健全。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綜合信息平臺追溯點達到4460個,實現全市所有獸藥生產企業二維碼追溯管理100%覆蓋。主要農產品綜合抽檢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全市綠色食品有效數排名全國第五,地理標志產品產量較“十二五”末增長1.75倍。


      ——聚力打造品牌農業。持續打造市級區域公用公益品牌“巴味渝珍”,推薦忠縣柑橘、梁平柚、巫山脆李等11個產品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0個農產品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有效期內名牌農產品483個。成功舉辦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參展商和采購商數量最多、展品品類最全的一屆農產品交易盛會。


      ——產業融合步伐加快。目前,重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792家,重點打造以柑橘、檸檬、榨菜、草食牲畜、生態漁業、中藥材、茶葉等產業鏈,構建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生產要素相互滲透、經營主體協調共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近3年農產品加工產值、鄉村旅游綜合收入、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抓振興,起好步 


      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部署的251項重點任務、71項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298.1億元


      近年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以山城人民的真抓實勁、敢抓狠勁,善抓巧勁、常抓韌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重點任務、項目圓滿完成。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部署的251項重點任務、71項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298.1億元,總體實現預期目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2項國家考核任務、23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完成。啟動實施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35項重點任務有力有效推進。精心組織開展鄉村振興“6+5”試驗示范,啟動首批20個鄉村振興市級示范鎮村建設。鄉村治理三級試點示范扎實開展。


      ——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推進農業綠色生產方式,持續推進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施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深入推進了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做好退捕漁民安置轉產工作,持續開展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四清四無”大排查行動。持續鞏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建立健全了長效機制。


      ——鄉村治理水平和能力顯著提升。實現全市社區(村)網格化管理全覆蓋,深入推進了農村地區“雪亮工程”建設,基層黨組織管理,持續推動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了顯著成效。


      促融合,共發展 


      國家級城鄉融合試點順利啟動,“雙城記”全面唱響


      近年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緊緊圍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大力推進同城化、一體化、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


      ——城鄉融合發展全面開局起步。國家級城鄉融合試點順利啟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逐步健全。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5.6萬公里,村民小組通達通暢率分別達到97.2%和73.8%,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87.5%。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城鄉低保標準差距縮小到1∶0.8。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59∶1下降至2.45∶1。


      ——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發展。推動產業園區聯建和產業抱團發展,涪陵區國家(榨菜)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東坡區國家(泡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強化戰略協作,推廣青菜頭新品種400萬畝以上。潼南、大足、安岳將攜手共建中國最大檸檬產業帶,約占中國檸檬總面積總產量90%。


      ——“一區兩群”農業農村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逐步構建形成。科學謀劃“一區兩群”特色產業發展、農村改革、鄉村建設等,以實施“十百千”工程為抓手,加快構建“一區兩群”現代山地高效特色產業集群,全市柑橘、榨菜、檸檬、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面積累計達到3100萬畝。著力推進“一區”高質量發展,“兩群”生態化、融合化發展,加快促進“一區”與“兩群”協調聯動、整體提升。


      添活力,增后勁 


      “空殼村”即將全面消除,103萬名農民成為股東


      近年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不斷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釋放新活力、注入新動能,正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深入推進。全面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了“確實權、頒鐵證”。累計流轉土地1529萬畝、流轉率44.1%,適度規模經營1279萬畝、集中度37.5%,土地經營權有效放活。合川區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有序推進。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面完成。整市試點任務順利完成量化集體資產350億元,99.6%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登記賦碼。目前,全市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已全面消除,全市98.4%的村(涉農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獲得經營性收入,“空殼村”即將全面消除。


      ——農村“三變”改革穩步擴面深化。3年來,累計在591個村開展試點。累計入股耕地、林地92萬畝,盤活集體經營性資產4.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20億元,103萬名農民成為股東,其中貧困人口11.9萬人。促進試點村農民人均增收510元,改革紅利加快釋放,日益成為推進鄉村振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取得良好成效。全市累計發展合作社3.54萬個,家庭農場3.26萬家,累計創建國家示范社226家、市級示范社1213家。


      ——農村金融服務全面創新。實現了行政村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100%,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生活便利性顯著提升,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穩步發展,累計實現農村產權抵押融資1608.12億元,累計交易地票33.27萬畝、651.51億元。


      轉自: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近日,在重慶市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農戶忙碌著將最新收割的“定制水稻”加工成大米,派送至客戶手中。
      2018-10-17
    • 重慶黔江:小青菜做大文章促村民脫貧增收

        “今年,我種了兩畝青菜頭,種子沒花錢,再過一個月就能收獲變成錢,比種玉米、紅薯、洋芋強多了。”重慶市黔江區黃溪鎮新民村村民張碧連走進自家的青菜地興地說,以往這個時候是農閑時節,土地都是荒著。
      2018-11-12
    •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按照農業農村部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的有關要求,在潼南、南川兩個區縣深入實施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40余萬畝,隨著本季油菜生產收獲,項目呈現五大亮點。
      2019-06-03
    • 重慶武隆著力培育特色農業 夯實產業扶貧發展成果

       據了解,武隆區浩口苗族仡佬族鄉近年來,努力尋找制約群眾脫貧增收的突破口,在持續鞏固傳統農業產業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情況,培育了一批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特色農業項目
      2019-06-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