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來了!不能以各種名義強制農民退出宅基地和強迫“上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2-23





    20210223085641322.jpeg


      2021年2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有關情況。此前一天,新華社正式發布了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就中央一號文件涉及糧食安全、豬肉供應和轉基因技術等問題予以解讀,其中還提到要防止不切實際的城鎮化問題,不能以各種名義強制農民退出宅基地和強迫農民“上樓”。


      糧食供求仍處緊平衡狀態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3390億斤,比上一年增了100多億斤,創歷史新高。“全社會的庫存目前非常充裕,所以產銷也好,庫存也好,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中國的糧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們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飯碗。”唐仁健說。


      但是,唐仁健指出,我國糧食供求不寬裕,一直是一種緊平衡的狀態。隨著人口還有一點增長,特別是消費升級,糧食需求還會有剛性增長。同時,再加上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也在明顯增加,“所以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我們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而且還必須盡可能把安全系數打得高一些,盡可能多產一些糧、多儲一些糧。”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還要確保15.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主要種植糧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


      同時我國將建立“兩輔”的機制保障。 “輔之以利”,讓農民種糧有錢賺,能夠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堅持和完善農業的價格和補貼政策。“輔之以義”,壓實地方黨委政府在糧食安全上的義務和責任,所以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一號文件都明確下一步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


      種子


      品種水平和國外差距明顯


      唐仁健指出,我國種子市場、種業發展情況不像前一段外界一些輿論認為的那么嚴峻。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在有些品種、有些領域和有些環節確實和國外先進水平比有較大差距。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我國種業發展還有不少的不適應性和短板弱項,迫切需要下功夫來解決。


      首先,從種業品種水平看,差距比較明顯。我國大豆、玉米現在的單產水平還不高,只有美國的60%不到,蔬菜國外品種種植面積占比達到13%,當然不同的品種比例不同。其中,耐儲的番茄、甜椒等少數專用品種進口比例還比較大,超過了50%。生豬繁殖的效率、飼料轉化率和奶牛年產奶量都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左右,特別是白羽肉雞,它的祖代種雞主要還是依靠進口,這些品種方面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相關產業發展的質量、速度和效益。


      張桃林還介紹,我國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夠,包括有些地方土種、還有一些珍稀瀕危的種質資源消失風險還在加劇。目前,世界種業正迎來以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志的現代生物育種科技革命,需要我們抓住機遇、加快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從而實現種業的跨越式發展。


      儲備生豬產能應對豬周期循環


      以“豬肉”為代表的大宗農產品價格,一直是民生關注的焦點。唐仁健介紹,去年全國生豬存欄量已恢復到2017年正常年景水平的92%以上,超過預期12個百分點。


      “下一步,隨著新增的生豬產能陸續兌現為豬肉產量,豬肉市場供應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后期供需關系將會越來越寬松。”唐仁健認為。


      農業農村部預計今年一季度,也就是3月份前后,全國生豬存欄將比上年同期增長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后,生豬存欄可以恢復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豬出欄和豬肉供應將逐步恢復到正常年景水平。


      唐仁健特別提到如何破解“肉貴傷民、肉賤傷農”周期循環問題。除了綜合施策以外,下一步需要儲備好生豬的產能,以應對豬周期。農業農村部將密切監測生產發展的動態,抓緊研究儲備生豬產能的具體辦法,以確保生豬產業能夠平穩發展。


      禁止強迫農民退出宅基地和“上樓”


      對于農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下一步將如何進行?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央農辦秘書局局長吳宏耀答復稱,去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104個縣市區和3個地級市啟動了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試點的核心是要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在試點中,各地著眼保護進城落戶農民宅基地權益,要探索農戶宅基地資格權的保障機制,同時,通過探索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抵押、自愿有償退出、有償使用等,來增加農戶的財產性收入。


      吳宏耀強調,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十分敏感和復雜,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要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同時也要明確,嚴格禁止城里人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等,也不能以各種名義強制農民退出宅基地和強迫農民“上樓”,要確保改革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向前推進。


      我國將繼續依法推進轉基因技術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出臺,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該文件是否為我國加快發展農業轉基因技術的信號?


      張桃林回應稱,農業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育種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現代生物技術。根據統計,自1996年批準轉基因生物商業化種植以來,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已經累計達到400多億畝,涉及到29個國家,就是29個國家有種植轉基因作物,另外還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農產品。


      “對于農業轉基因的產業化應用,我們還是繼續本著尊重科學、嚴格監管、依法依規、確保安全的原則有序推進,讓轉基因等現代農業生物育種技術能夠更好地造福人民。”張桃林表示。


      西部將確定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有記者問,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有些貧困縣在脫貧之后還存在一定的返貧風險,接下來該如何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唐仁健對此表示,農業農村部對今年和“十四五”工作的目標提了“兩個確保”,一是確保糧食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二是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


      “脫貧地區脫貧群眾雖然總體上已經脫貧,也就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是他們發展的基礎,尤其是自我發展的能力還不強,也包括產業支撐基礎還不那么牢固。所以,下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任務依然很重。”唐仁健說。


      據唐仁健介紹,目前總的要求是,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五年的過渡期,要保持主要政策總體穩定,同時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做到扶上馬送一程。


      具體來講,對脫貧的群眾,關鍵是要做好防止返貧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產業幫扶還是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鞏固成果的根本之策,要抓住這個關鍵,繼續強化,主要是補上技術、設施、資金等等短板,推動脫貧產業能夠提檔升級。對易地搬遷的960萬人口,繼續做好后續扶持,關鍵還是發展產業,促進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盡快富起來。同時,還要做好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引導搬遷群眾融入社區等工作。此外,還要注意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態化幫扶。


      唐仁健透露,對脫貧地區,要作為鄉村振興幫扶重點加大支持力度,我們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在西部地區繼續考慮確定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這些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另外,也支持各地自己再選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進行幫扶。(記者 王飛翔 編輯 翟瑞民)


      轉自:界面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