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建國:國家鄉村振興局是推動三農改革重要抓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2-26





      2021年2月25日16時,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牌子正式掛出。這是重大歷史節點上的標志性動作,既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標志,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奔向新生活、開始新奮斗的起點。


      梳理 “揭幕”前后,國家鄉村振興局的亮相,有著周密詳實的準備和時間線。


      先后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四五”規劃建議等宏觀性政策導向,有近年來幾乎規格最高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總結和回答了我國三農發展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問題,為新征程“三農”工作擎畫未來宏偉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與此同時,國家鄉村振興局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逐步揭開“拼圖”。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的文章,署名為“中共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這是國家鄉村振興局首次在媒體上公開亮相。


      從隨后發布的一系列動態來看,國家鄉村振興局多個內設機構及其相關負責人亮相,也進一步標志著鄉村振興有了重要組織機構,宏觀戰略有了直接的落地推進職能部門。


      最終,隨著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成功舉辦,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均已完成。從目前透露出的信息來看,國家鄉村振興局將會承載哪些關鍵作用呢?


      在筆者看來,今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元年,“國家鄉村振興局”短期來看,是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長遠來看,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新階段的重要抓手。


      其中,短期的關鍵詞是有效銜接,它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


      第一,推動政策的有效銜接,就是推動政策舉措平穩轉型支持鄉村振興,把脫貧攻堅期內形成的組織動員、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協作幫扶、考核督導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機制辦法借鑒應用到鄉村振興工作上來。


      這方面,用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來說,就是“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抓緊出臺各項政策完善優化的具體實施辦法,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第二,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穩定加強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舉措,引導和支持以縣為單位,規劃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完善全產業鏈支持措施,推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面的銜接,既包括過去一個階段產業園、農村電商等扶貧產業的通道和載體的繼續完善,也包括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升級、拓展、復制、推廣等。


      第三,推動與“十四五”規劃的有效銜接,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后再“送一程”。在西部地區確定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進行集中支持,增強其鞏固脫貧成果及內生發展動力等。


      這里主要強調的是標桿思維和樣本思維,通過國家鄉村局這樣的機構來更快速、更深入地梳理、總結各地鄉村振興經驗,并推動更多地方或借鑒、或內生出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


      而國家鄉村振興局長期的關鍵詞是“重要抓手”。因為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鄉村振興局將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新階段的重要抓手。


      第一,這個抓手,是改革的抓手,通過國家鄉村振興局這樣的機構來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著力激發農業農村的發展活力。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通過國家鄉村振興局這樣的機構來更好地幫助和帶動小農戶,統籌兼顧扶持小農戶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保障效益的同時,注重惠農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第二,這個抓手,是安全的抓手,國家鄉村振興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發揮好三農壓艙石的作用。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問題。特別是針對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包括長期以來農地管理無序與放任自流的狀態、長期以來鮮活農產品的流通與儲備瓶頸問題,以及長期以來南方丘陵山區的地理局限導致農機使用率低成為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問題等等,均給出了解決方向。而這種對安全的重視,就需要國家鄉村振興局來具體落實。


      第三,這個抓手,還是統籌的抓手。要用國家鄉村振興局把縣鄉統籌起來,把社會各界的力量、人才、資金等統籌起來,匯聚推動三農發展的合力等。(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