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近日,首屆長三角種業發展大會在南京國家農高區舉行。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等專家學者齊聚溧水,聚焦育種短板和“卡脖子”技術等進行探討。現場成立長三角種業發展聯盟,南京國家農高區發布一攬子政策支持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吹響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進軍號。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南京市高度重視種業產業發展,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96.5%,特色水產品比重80%,畜禽優良品種覆蓋率90%,種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南京國家農高區作為目前長三角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擁有較好的種業發展基礎,入駐園區的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入園科研院所基地積極開展育種科研試驗,擁有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種業相關國家和部省級創新平臺58個,糧食與經濟作物等品種資源3萬余份,每年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近200個,此外,還有凱達農業等多家從事種苗繁育和市場推廣的企業。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為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南京國家農高區聯合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科研院校和種業企業,率先成立長三角種業發展聯盟。”長三角種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人祥介紹,長三角種業發展聯盟目前已有江蘇省種業協會、上海市農科院、浙江省農科院等75家理事單位,聯盟秘書處設在南京國家農高區。下一步將發揮聯盟作用,集聚和整合長三角種業資源,從而形成區域創新優勢,打造長三角種業研發、交流、交易平臺,為農高區引進一批種業創新平臺和企業。
鍛造硬核農業芯,南京國家農高區還發布一攬子支持政策。據介紹,農高區設立總部企業獎、落戶獎、經營貢獻獎、企業上市獎、科技創新獎等多個獎項,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現代種業發展。其中,落戶農高區的總部型種業企業最高可獲1000萬元獎勵;新獲得全國種業相關品牌排名前十的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引進種業企業的平臺也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獎勵。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好種業翻身仗。”溧水區委書記、南京國家農高區管委會(籌)主任薛鳳冠表示,將強化政策支持,全力推進種業創新,加快構建“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為推動國家種業自立自強,扛起南京國家農高區“國家隊”“試驗田”的使命擔當。
轉自: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