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地備春耕生產正如火如荼進行,今年,吉林省將繼續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在保護黑土地的同時,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在公主嶺市范家屯鎮,順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庫房里,13臺免耕播種機一字排開,農機檢修工作已全面展開。合作社生產負責人高小軍告訴記者,這兩年農民對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的認可度很高,合作社也是與時俱進,針對全村700公頃耕地的種植需要購進農機具。
為鼓勵更多的農戶開展保護性耕作,今年公主嶺市還追加了400萬元免耕播種機補貼,計劃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80萬畝,比去年增加60萬畝。
在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前訂購的種子化肥和新進的農機具,都已經陸續入庫準備妥當,就等著“大干一場”。理事長韓鳳香介紹,近年來通過采用“梨樹模式”,合作社流轉的430公頃土地每公頃可增產玉米700斤,每公頃增收1300元。這黑土地保護帶來的“甜頭”還得接著嘗。
今年,梨樹縣加強了“梨樹模式”推廣力度,計劃實施面積達到280萬畝,集合科技研發、技術推廣、保險、金融、糧貿、農機企業等多單位加盟,形成一體化的合作機制,打造“梨樹模式”升級版。
今年吉林省計劃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2800萬畝,較2020年增加1000萬畝,數量和增量都位于全國首位,同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已經提前下達保護性耕作補助資金7.2億元,實行差異化補貼,突破每畝40元上限,調動農民作業積極性。
轉自:吉林新聞聯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