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實施兩大工程打造全國“大肉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4-21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年產農作物秸稈4000多萬噸。加快秸稈飼料化利用,發展草食畜牧業,意義重大。


      4月13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實施“秸稈變肉”工程暨千萬頭肉牛工程建設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省畜牧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國華表示,十四五期間,吉林省將實施“秸稈變肉”和千萬頭肉牛兩大標志性工程,打造全國“大肉庫”。


      張國華介紹,2020年10月16日,省政府出臺了《吉林省“秸稈變肉”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以發展肉牛、肉羊、奶牛和梅花鹿四大產業為支撐,構建秸稈飼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農牧循環經濟。同時,吉林省是全國重要的優勢肉牛主產區,肉牛總量規模、質量標準、種源建設等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肉牛產業發展,明確提出發揮畜牧業的中軸產業作用,實施“秸稈變肉”標志性工程,啟動1000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建設承載糧食及副產物轉化增值的畜牧大產業,打造全國“大肉庫”。


      張國華說,為加快推進“秸稈變肉”工程暨千萬頭肉牛工程建設,省政府制定出臺了《吉林省“秸稈變肉”工程實施方案》和《吉林省做大做強肉牛產業十條政策措施》2個政策性文件,從5個方面助力兩大工程實施。


      支持秸稈飼料化利用。加快秸稈飼料化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規模以上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產品研發,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促進秸稈資源就地轉化、就近利用、過腹增值。


      支持秸稈養畜集中示范區建設。在全省選擇一批基礎好的縣市、鄉鎮和村屯,加快推進秸稈養畜集中示范區建設;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縣(市),整鄉、整村推進牛羊鹿養殖,形成一鄉一品、數村一業的產業格局。


      支持肉牛保險和投融資創新。鼓勵支持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牽頭設立肉牛產業發展基金;鼓勵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開展肉牛政策性保險,每頭牛最高保額由1萬元提高至1.5萬元,保費不變;鼓勵銀行通過保險抵押開展肉牛貸款業務,對符合條件的肉牛養殖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給予貼息。


      支持肉牛大縣加快發展和基礎母牛擴群增量。對年度新增肉牛存欄排名前10位的縣(市、區),每年在中央和省級可用于支持畜牧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時給予獎勵;對肉牛養殖企業從國外新引進符合農業農村部標準的基礎母牛,規模超過50頭的按照每頭3000元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企業補助不超過500萬元;從省外新引進基礎母牛見犢的,規模超過50頭的按照每頭1000元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主體補助不超過200萬元。


      轉自: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吉林率先實行高效植保機械作業補助

      為大力推廣高效植保機械化技術,補齊高效植保機械化短板,近日,吉林省農委、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高效植保機械化實用技術推廣作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 。
      2017-08-31
    • 吉林榆樹:黑土地上的備耕“三變”

      再過不到一個月,曾多次摘得全國產糧“冠軍縣”的吉林省榆樹市就要迎來最繁忙的春耕季節。記者近日在榆樹的部分農村地區走訪時發現,高效灌溉模式、高標準農田和訂單化種植,讓不少農民和“新農人”告別了以往備耕時節的焦慮。
      2019-04-11
    • 跑贏“最后一公里”--看吉林省農業科技開花結果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吉林省農業技術的推廣與落地,離不開基層農技站、高校以及新型經營主的深度參與和推動,只有調動多方力量,才能真正讓農技“長腿”,在田間落地生根。
      2019-04-12
    •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作為一種具有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等多方面功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省政府已將該技術列為農業五大主推技術,并納入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內容。
      2019-06-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