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澆灌、天然綠色、果香瓜甜”是大自然賦予新疆特色農產品的獨特品質,也是新疆特色農產品打造優異品質的努力方向。
近年來,新疆優質特色農產品憑借自身過硬品質,走向更廣闊市場,屢屢收獲訂單的同時,“綠色、營養、美味、健康”的品牌形象也不斷深入人心,成為新的品牌口碑和產品軟實力。
在這背后,創綠色健康形象、做品質生態農業的理念已成為越來越多全區農業從業者的共識。依托獨特的環境氣候條件,做好高品質農業轉型升級這篇文章,已成為新疆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亮點。
源頭抓生產
做強優質農產品品質,不僅是新疆特色農產品開拓更廣闊市場的金鑰匙,如今也已成為越來越多農業生產者的自覺行為。
這兩年,位于策勒縣的新疆大漠絲路紅林果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系列紅棗產品在多個國內農產品展銷會上收獲訂單,不僅是因為企業采用了先進食品凍干技術將紅棗加工成棗片,更是因為產品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有了品質的保障,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已經發生了由吃飽到吃好的轉變,只有在同類產品中形成品質優勢,才能滿足顧客對‘好’的需求。”新疆大漠絲路紅林果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林說,目前,企業每年生產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紅棗1000噸,為企業持續發展筑牢了品質和效益基礎。
由此受益的不僅僅是企業,目前該公司已吸納當地農民110人實現長期穩定就業,帶動1000余位農民從事紅棗種植生產,每年帶動1萬多人次從事紅棗加工、采收等季節性生產,成為當地發展紅棗產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力量。
走上高品質發展道路的生產者在全區還有很多。近年來,全區通過優化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創新標準服務等措施,圍繞糧油、優質林果等特色農產品,鼓勵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積極申報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農產品,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截至目前,全區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總數達到1823個。“兩品一標”產品在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成為新疆特色農產品提升品質、打造品牌的標桿。
市場嚴監管
好的農產品離不開生產環節的高標準嚴要求,更需要市場環節的合理監管,擰緊農產品質量的“安全閥”。
喀什市浩罕鄉庫康村村委會大院內,有一間特殊的實驗室,配備農殘檢測分析儀等整套設備和器材,鄉里負責農業的干部會定期對浩罕鄉生產的農產品進行農殘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產地就能快速完成定性檢測,成為新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自治區農業農村部門每年投入3000萬元,用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已通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雙認證”的農檢機構給予工作補助,對未通過“雙認證”的農檢機構實行人財物全方位支持和幫扶,加快農檢機構能力提升。同時,全區建立了以地州市人民政府為主導,行業主管部門為指導,農檢機構負主責的“雙認證”工作機制,明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監管責任,使“雙認證”工作得到全面落實。
目前,全區已建成103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全部建成,有94家農檢機構通過“雙認證”,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地縣三級全覆蓋。2021年以來,全區區、地、縣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已完成定量檢測農產品樣品1.7萬余批次、快速檢測25萬余批次,為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展高質量
生產者認識的改變和監管者的不懈努力,最終形成了全產業追求高品質的共識。
“我們承諾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并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綠色蔬菜生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烏魯木齊芬芳田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于恒介紹,得益于2021年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前期所作的充分準備,6月前合作社生產的蔬菜還未施用過一次農藥。
于恒說,目前合作社管理的近200畝土地從事蔬菜生產,合作社通過自我管理、自控自檢,主動出具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品質過硬。
“我們會將農家肥進行發酵,添加益生菌后用于生產,施肥成本是傳統方法的一倍。”于恒介紹,即使增加了成本,合作社也始終沒有放棄對產品品質的追求,過硬的品質已成為農產品面對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區所有縣(市、區)實施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涵蓋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和養殖水產品五大品類,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近217萬張,附帶合格證上市農產品42.6萬噸。通過合格證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生產者主體責任,更加有效地保障了農產品的過硬品質。
從“土特產”到精致農產品,從味道甜、個頭大到健康綠色、高品質,從提高產量到提升綜合效益,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已成為新疆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品質不斷提升的新疆特色農產品正在更廣闊的市場中贏得喝彩。
轉自:新疆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