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小麥育種力量雄厚 處于產業鏈前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7-05





      被譽為“京郊麥收第一村”的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經專家測產,最高畝產達到了610.8公斤,創下了近5年來的歷史新高、北京市歷史單產第三高。


      6月的京郊,阡陌麥田里,數臺農機駛過,身后整齊的小麥不見了,只留下一行行低矮的秸稈……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北京市小麥收獲面積近20萬畝,夏糧豐收在即。其中,被譽為“京郊麥收第一村”的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經專家測產,最高畝產達到了610.8公斤,創下了近5年來的歷史新高、北京市歷史單產第三高。


      “京郊麥收第一村”:創下北京歷史單產第三高


      房山區是北京市糧食主產區之一,播種面積占全市的13%,2021年度糧食播種目標任務為10萬畝,總產量任務38081.2噸。


      6月16日上午,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一望無際的麥田里,數臺收割機、打捆機同時作業,轟隆隆的農機聲響徹麥田。作為“京郊麥收第一村”,今年,竇店村的小麥種植面積約1200畝,經過專家測產,小麥的最高畝產為610.8公斤,創下了近5年來的全市小麥單產新高、北京市小麥高產歷史中單產第三高。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推廣研究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市小麥高產競賽中,竇店村曾連續9年蟬聯第一,其中2014年畝產量最高紀錄更是達到了681.8公斤,刷新了1949年以來北京單產最高紀錄。


      王站長介紹,竇店村小麥不僅高產而且高效。由于管理到位,種子純度高、質量好,一直是各大種子企業競相爭取的小麥籽種繁育基地,其銷售價比普通小麥高20%以上。這里的小麥不僅僅是單純的口糧價值,而更具產業鏈地位,它處于產業鏈前端,有著更高的經濟價值。


      2020年,竇店村還將小麥種植基地打造成了現代農業休閑觀光園,實現了“三田”的完美融合和“一產”與“三產”的協同發展。


      竇店村小麥為何如此高產?在竇店村種了40多年地的農業技術員張金永告訴記者,竇店村有牛場,竇店村肉牛的食物來源之一就是小麥秸稈,肉牛吃了秸稈后,排出的糞便還能制成有機肥料。村里的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將養牛場、養雞場產生的糞便,以及麥稈、食用菌渣等廢棄物進行加工處理,變為有機肥,還于麥田中,張金永稱,這個過程稱為“過腹還田”,實現了種麥子和養牛的循環生態農業。由于多年來堅持培肥地力,竇店村麥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已達到30g/kg以上,在北京麥田名列前茅,接近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肥力水平,為小麥穩定高產提供了保障。


      “小麥會戰”打造北京樣板 20萬畝小麥迎豐收


      “京郊麥收第一村”只是北京小麥的一個縮影。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小麥收獲面積近20萬畝,較去年明顯增加,主要集中在順義、房山、大興、通州、密云、平谷和懷柔等區。為了推進全市小麥生產水平提高,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了“百千萬”糧食高產高效創建,并舉辦了小麥高產競賽活動,營造多種糧種好糧的積極氛圍。其中,小麥建設百畝方10個、千畝片7個、萬畝帶4個,覆蓋全市7個小麥種植區。并組織全市百畝以上的110余個種植大戶參加競賽活動。以通州區為例,今年該區最大的一塊麥田也參與了高產創建和高產競賽,畝產超1000斤,最高的地塊或將突破1100斤。


      1957年起,北京開始大興農業水利化,大量的旱地被改造為水澆地,為小麥增產打下重要基礎。1963年,北京市啟動“百萬畝小麥畝產300斤”的科技攻關,史稱“小麥會戰”。著名小麥栽培及遺傳育種學家蔡旭組建起了北京市小麥生產顧問團,并承擔了北京百萬畝小麥增產攻關任務。開展小麥育種、制定田間管理方案、樣板田種植……雖然其間受銹病影響,但歷時三年的“小麥大會戰”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1965年,北京全市小麥平均畝產達到了113.5公斤,比1962年提升了51.66公斤。小麥會戰之后,73塊樣板田帶動了百萬畝小麥增產,高產的百萬畝成了新的樣本,帶動整個北京的小麥增產。即便在全國更大的范圍內,北京也成了樣板。


      2025年 北京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77%


      除了麥田,北京科研院所云集,位于北三環聯想橋側的試驗田里被市民命名為“北京最貴麥田”,常年進行著多種麥類作物的育種試驗。北京雜交小麥正在成為我國北方麥區中低產田穩產增產的助推器。王站長稱,北京麥田種植的小麥品種都是在京單位選育的品種,這些品種也在北方麥區得到了大面積推廣。


      有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北京雜交小麥在北方麥區應用面積每年達30萬畝以上,成功邁出了產業化第一步。


      依據最新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北京聚力打造“種業之都”,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按計劃,到2025年,北京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77%,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土地少、科技強,自然稟賦的‘先天不足’,必須依靠‘后天努力’,北京農業發展不能走傳統農業道路,種業本身具備‘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特征,是北京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曹晶瑞 楊亦靜 王巍)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北京岳各莊市場:近期蔬菜價格運行平穩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北京岳各莊市場獲悉,近期由于天氣晴好,大部分蔬菜價格運行相對平穩,如不遇特殊天氣,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化,預計還能持續一周左右時間(個別菜品除外),每年這段時間也就是露地、冷棚與暖棚菜交接的這段時...
      2017-11-17
    • 北京市農業節水向科技要潛力  

      北京農業的節水潛力在哪?日前,記者跟隨北京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來到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周莊村的北京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體驗到了農業節水的高科技。
      2017-11-20
    • 國家統計局:2017年北京農民工收入年增7.7%

      國家統計局:2017年北京農民工收入年增7.7%

      結果顯示,2017年全市農民工總量為72 4萬人,比上年減少0 2萬人,下降0 3%。去年北京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為3230元,比上年增加232元,增長7 7%,增速比上年提高1 3個百分點。
      2018-03-22
    • 《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2020年北京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將超90%

      《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2020年北京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將超90%

      《規劃》顯示,北京土壤環境存在不少問題,如,土壤污染詳查尚未完成,污染狀況掌握不足,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尚不健全,土壤環境監測廣度深度有待提高。按照國家統一部署,2017年啟動土壤污染詳查工作,2020年預計完成第一次詳查...
      2018-03-2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