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7-06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建成高標準農田370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在200萬噸以上;蔬菜、肉類、禽蛋、牛奶等“菜籃子”產品自給率在大城市中保持較高水平。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衛生廁所基本實現全覆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鄉風文明新風尚取得顯著成效。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691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達到6.8%,收入水平居于全國前列。全面搞好困難村結對幫扶,小康路上一個不落。現如今,在津沽大地上,一幅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種好糧菜果 全力搞好產業振興


      眼下,津南區會館村水稻已經插秧完畢,稻田里秧苗一片碧綠,特別喜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加林說:“我們會館村是小站稻的根,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小站稻振興計劃,讓我們這個小站稻的故里再次因米而興、因米聞名,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富裕。”


      為確保糧食安全,2017年我市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從育種、栽培、銷售、加工等多方面進行大力扶持。市財政投入近1000萬元資金支持水稻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集中財力約2000萬元支持小站稻高標準、智能化研究實驗室建設,有效改善了全市小站稻品種研究基礎條件,已選育出了“津原U99”“金稻919”“天隆優619”等一系列優質小站稻品種,其中,“金稻919”獲得第七屆全國優良食味粳稻品評一等獎。


      寧河區是天津小站稻重點種植區之一。2020年,該區種植水稻面積超過25萬畝,比2019年增加7萬畝,有效保障農民增收達2億元以上,效果良好。區農業農村委負責人王進介紹,取得如此成效,完全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導與支持。2020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1個,涉及岳龍、廉莊、苗莊、東棘坨、潘莊、蘆臺6個鎮,面積達7.38萬畝,項目總投資11070萬元,為小站稻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種好小站稻,2020年,市財政投入2.5億元支持10個涉農區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優先扶持小站稻種植區域,努力打造高標準稻田;市財政還投入近5000萬元資金服務小站稻提質增效、三個產業融合等小站稻產業化振興項目,努力推動小站稻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精品化方向發展。


      市農業農村委種植業處負責人王學忠說,為確保小站稻豐收,市區聯手,全力擴大種植面積,全面推廣節水型水稻;積極開展綠色生態種植,實施統防統治,大量減少農藥使用量。與此同時,積極落實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種植業政策性保險保費補貼、稻蟹綜合種養補貼等惠農政策,為水稻豐收豐產奠定了基礎,今年全市小站稻種植面積將力爭達到100萬畝左右。


      為確保市民菜籃子,“十三五”期間,我市蔬菜種植面積保持穩定,武清區、靜海區、寶坻區、寧河區、薊州區、西青區建有大片設施農業園區,一年四季生產果類和葉類蔬菜,滿足市民菜籃子。武清區、寶坻區、薊州區的蔬菜在滿足天津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大量銷往北京市場。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津產魚蝦肉禽蛋奶量足、質優、價穩,豐富了市民餐桌,增加了農戶收入。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村莊美得像花園


      紅綠相間的專業環保塑膠籃球場、籠式足球場、大舞臺、美麗的手繪文化墻、標準的垃圾分類系統……走進薊州區東施古鎮韓家筏村,映入眼簾的這些色彩繽紛的元素,展示著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有誰曾想到,幾年前這個村還是臟亂差,養豬戶30多戶,過去一直沒人管,到處都是臨街豬圈,滿街都是豬糞污水,夏天全村臭氣熏天,嗡嗡的蒼蠅蚊子都能撞臉上。2018年,村“一肩挑”韓德新上任,正趕上我市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給政策,給資金,韓德新帶領村“兩委”班子甩開膀子加油干。


      首先向畜禽養殖糞污開戰:做防滲污水井3600立方米,建化糞井32座,對全村4縱13橫街道逐一清整;拆除臨街豬舍120間、彩鋼棚5間、墻外廁所80座,家畜糞便臨街堆放問題得到了根除。推倒旱廁建水廁,地下鋪設污水收集管網,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并實行科學分類。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為建設美麗鄉村,2018年,我市制定并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三年來,通過“村莊清潔”“百日大會戰”,農業農村、水務、衛生健康等多部門聯動,大力整治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開展“廁所革命”,補齊了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改善了生活環境,還鄉村最美底色。三年時間,我市實現了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運設施配套、戶用衛生廁所三個全覆蓋。通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引領鄉村建設從村容整潔向生態宜居轉變。


      津南區北閘口鎮前進村,位于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內。該村采取“三格化糞池,集中管網,生態沉淀池”組合模式,鋪設了5400余米地下污水管網,興建污水觀察井330座、三格化糞池230座、生態沉淀池1座,戶外旱廁全部改為室內抽水馬桶,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天津全面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從生活方式到生產方式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超過86%,農田殘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田園潔凈優美了,不但讓農田更加綠色環保,還帶火了鄉村旅游。


      走進武清區河北屯鎮李大人莊村,村里村外美麗整潔,田園里蔬菜進入采摘期,吸引很多游客前來采摘游玩。大家一邊采摘,一邊欣賞美麗的田園景色,原來干涸的河道有了清澈的水流,水中還有很多觀賞魚;田野大道兩側綠樹成陰,鮮花盛開,該村成為全市美麗村莊示范村和鄉村旅游示范村。


      近年來,天津借鑒浙江“千萬工程”,堅持“示范先行、以點帶面”,啟動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創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第一批)150個。按照“六化六有”的標準,建設美麗村莊1041個。


      結對幫扶困難村 小康路上一起走


      針對我市“三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圓滿完成上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的基礎上,我市持續用力開展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用3年時間,幫扶1000個發展相對落后的困難村,并將41個集體經營性收入為零的經濟薄弱村一并納入幫扶。完善了五級書記抓幫扶、層層抓落實責任體系,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完善了政策保障體系,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完善了督導指導體系,推進任務落地落實。從產業幫扶入手,拔窮根,栽種搖錢樹。


      在薊州區下營鎮張家峪村,最近兩年,每當金秋時節,梯田里的果園就會碩果累累,成為村民的致富園,這得益于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幫扶組的辛勤努力。2017年,幫扶組駐薊州區下營鎮張家峪村開展幫扶,首先從產業幫扶下手,投入幫扶資金,平整土地、修路壩臺,嫁接和種植優質果樹,打造百畝采摘園;還以“多彩村莊”為主線,大力實施美麗幸福農莊建設,發展農家旅游。到2020年,張家峪村完成了100畝果園改造,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旅游雙重發力,全村由人均(年)純收入1萬元變成了3萬元左右,村集體每年收入突破了20萬元。


      為搞好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天津舍得真金白銀投入,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20億元,其中市財政三年累計撥付產業幫扶和基礎設施幫扶專項補貼資金25.34億元;各級各職能部門將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向困難村傾斜,累計投入180多億元;各幫扶單位從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困難村大力支持,累計投入10多億元。薊州區還充分利用幫扶資金,在16個鎮鄉投資5.1億元,建成21個產業項目,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幫扶的所有困難村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據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介紹,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1041個困難村全面達到了“三美四全五均等”的幫扶目標,如期完成了幫扶工作,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搞好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天津舍得真金白銀投入,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20億元,其中市財政三年累計撥付產業幫扶和基礎設施幫扶專項補貼資金25.34億元;各級各職能部門將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向困難村傾斜,累計投入180多億元;各幫扶單位從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困難村大力支持,累計投入10多億元。(陳忠權 谷岳 劉玉祥)


      轉自:天津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天津薊州區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通過考核

        從吉林省政府了解到,該省從2018年11月10日起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逐步減少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對106項行政審批事項按照“證照分離”模式分類管理。
      2018-11-13
    • 天津對涉及基本農田“大棚房”整改向縱深推進

        記者從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獲悉,為強力推進“大棚房”排查和清理整治,天津市自4月份啟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以來,已對全市10 87萬個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農業設施進行拉網式排查。
      2018-11-27
    • 天津將建成全國一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基地

      天津將建成全國一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基地

      近日,記者從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獲悉,天津市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將于今年7月全部竣工,建成后將成為科研條件領先、高端人才聚集、產業引領能力強大的全國一流的現代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高地
      2019-05-30
    • 天津推廣“稻麥連作” 帶動農民增收

      在天津農業部門、高校和良種企業支持下,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了《天津小站稻提質增效產業化重大工程》項目,研制出適合旱地直播的天隆優619優質品種。
      2019-07-0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