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城鄉發展一體化智庫日前在京聯合舉行《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1)》發布會暨面向2035年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根據《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1)——面向2035年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預計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特征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最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跨越農業強國門檻。
《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1)——面向2035年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以下簡稱《報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組織編撰的年度研究報告,包括主報告和綜合篇、產業發展篇、鄉村建設篇、農民生活篇等4篇研究專題。
根據主報告的預測結果,2035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70%以上,農食相關行業與農林牧漁業的增加值比值超過2,化肥施用強度下降到225千克/公頃左右,農業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村莊常住人口規模超過1500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72%左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加完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8,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預計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特征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主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既是新發展階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任務,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農業強國以“四強一高”為基本特征,即農業供給保障能力強、農業競爭力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和農業發展水平高。預計中國最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跨越農業強國門檻,保守估計農業強國的實現應不晚于2045年。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采取分階段推進、分類推進和協同推進的方式。一是發揮農業強省強區的示范引領作用,主要涉及東部農業發達省份,農墾系統、各類農業園區示范區、大中城市的都市農區等。二是突破現代種業、農機裝備制造和智慧農業等重點產業發展瓶頸,到2025年奠定重點產業的技術基礎,到2035年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三是促進經營主體的分工與專業化,力爭到2035年高素質農民占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超過30%,有力支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和農業強國的建設。
產業發展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農村產業現代化建設進程明顯滯后,農村人力資本不足、小農戶為主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滯后、先進科學技術和裝備難以本土化、粗放型的生產方式等仍制約著農村產業現代化進程。推動農村產業現代化,應強化鄉村人才培育、推進村莊規劃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促進先進科技裝備與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帶頭作用。
保障糧食安全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性要求。《報告》認為,面向2035年的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核心內涵是確保任何情況下糧食等食物供給的充足性和韌性。總體思路是:保障糧食和其他食物供給和價格基本穩定,滿足居民食物消費升級需要,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健全糧食安全社會網;實現國內糧食生產能力由7億噸水平向7.5億噸水平轉變,常態下中國糧食供給能力達到9億噸水平。
種業現代化對于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報告》指出,中國農作物種業現代化必須堅持走創新驅動、市場主導的發展道路。應加強不同育種機構的分工和合作,提高行業準入標準、放寬品種審定權限,加大重點領域和繁育基地建設,完善種業支持政策。
農村集體經濟的現代化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報告》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國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已經發生了轉變。應把握歷史契機,有計劃、分步驟地重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現代化轉型。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的是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農民現代化是農民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報告》指出,推進我國農民現代化應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為著眼點,以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抓手,著重從破除體制機制瓶頸、推進村莊自我建設與引導農民觀念行為改善三個方面著手。
農民收入水平是農民生活改善的基礎,為了實現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一目標,需要建立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機制。《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收入結構的優化反映出新時代農民福祉不斷提高的良好態勢。但是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逐步放緩,城鄉收入差距以及農村內部收入差距依然顯著。要以促進轉移就業、創新生產經營、深化制度改革和強化政策支撐為重點,建立農村居民多渠道穩定增收的長效韌性機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確保億萬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激活農村消費市場、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是擴大內需、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改善農民生活的要求。《報告》分析了中國農村消費的變動特征;探討了農村消費的影響因素和未來潛力;依據情景模擬方案對2035年農村八大類消費支出和農產品消費進行了模擬預測。報告認為,有必要通過保障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引導農村消費結構升級以及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來促進農村消費。(記者 班娟娟 實習生 楊維興)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