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乘勢聚能打造現代種業創新高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0-26





      在北京平谷和通州兩區,共建有5萬畝種業創新基地,近百家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育種企業和科研院所在這里進行育種研發,為打贏種業翻身仗探路蓄力。


      寸土寸金的北京,拿出如此規模的土地搞科研育種,折射出北京著眼于國家戰略、發力科技創新,帶頭振興民族種業的決心和擔當。


      金秋時節,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如期而至。為期5天的大會不僅將集中展示北京種業發展成果和經驗,而且也為全國種業交流交易搭建了平臺,助推種業振興。


      謀劃布局興種業


      今年8月,北京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確定的第一批共21家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對6萬余份農作物、2個畜禽地方品種、1.5萬份畜禽遺傳材料、6個水產品種、2萬余份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實施重點保護。


      北京市2020年組織實施了《北京現代種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今年啟動了品種選育聯合攻關、特色資源保種兩個重大項目。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執委會副主任鄭渝介紹,三年行動計劃是北京發展高精尖種業的具體行動,目的就是聚焦資源、聚集力量,圍繞4大種業(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12個物種(甘藍等蔬菜、特色玉米、節水小麥、馬鈴薯、蛋雞、生豬、奶牛、北京鴨、鱘魚等冷水魚、宮廷金魚等觀賞魚、桃、鄉土樹種),選育一批具有強競爭力的優良品種、培育一批優質企業和優秀品牌。


      “全國十粒種,一粒自北京”,在種業科研方面,北京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全國80%以上的國家級種業科研力量集中在北京,從事種業基礎研究和育種的科技人員超5000人;坐擁中國農科院種質資源長期庫1個,保存國家級種質資源52萬份。政策層面,北京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意見》《北京市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方案》,制定了現代種業發展規劃,為現代種業發展搭起了“四梁八柱”。


      不久前,北京市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現代種業發展高地建設。北京發力的同時,農業農村部也將在政策規劃、試點示范、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實打實的支持。


      一系列利好,成就了今年北京種業大會升級為國家級。今年,中國北京種業大會再出發、再定位,致力于打造集新品種展示、成果推廣、貿易談判、產業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種業盛會,搭建北京種業交易交流服務平臺,彰顯北京在全國種業行業的示范窗口作用。


      自立自強搞科研


      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實現關鍵技術創新突破,是解決種源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此,北京市提出進一步強化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攻關提升玉米、生豬、肉雞等戰略種源競爭力。


      從北京走出去的“京科968”是當前全國春播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其親本都是自主創制的自交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告訴記者:“這個品種集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的綜合優點于一身,連續多年推廣面積超過2000萬畝,目前已累計推廣超1億畝,這在我國玉米育種歷史上只有少數幾個。”


      自交系被育種家視為最重要的種質資源。本屆種業大會推薦的55個“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中北京擁有11個,占20%,組配的雜交種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46億余畝,占全國推廣面積的37%。這些杰出的自交系成就了同樣杰出的“農大108”“中單2號”“京科968”等“北京籍”玉米大品種,推動著玉米單產的一次次上升,為國家糧食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平谷的一家現代禽業公司里,一項致力于不再讓白羽肉雞種源被“卡脖子”的育種科研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過去,白羽肉雞核心在外,產業發展如鯁在喉。“我們終于掌握了快大型白羽肉雞核心種源,打破了白羽肉雞種源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家禽研究院院長吳桂琴介紹,該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沃德系列白羽肉雞新品種——“沃德158”“沃德168”“沃德178”和“沃德188”。其中,正在審定中的沃德188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快大型白羽肉雞新品種培育工作中的重大突破。


      “加快種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中之重。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是正確方向,目前最現實有效的選擇是加強科企合作,科學家創造價值,企業家放大價值。”趙久然說。


      峪口禽業就是最好的印證,經過10年自主知識產權之路,目前峪口禽業蛋雞商品苗銷售超過2億羽,父母代銷售300萬-400萬套(可生產商品代雞苗約3億羽),市面上出自峪口禽業的蛋雞商品苗高達5億羽。


      企業強則產業強。多年來,北京鼓勵企業登上商業化育種舞臺,培養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現代種業企業,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種業總銷售額達到180億元以上,帶動京郊種植農戶增收超過10%。


      服務全國顯擔當


      在甘肅張掖,每年有9萬畝地用于“京科968”制種,以滿足市面上4500萬公斤農民用種。在內蒙古通遼,每年9月生產“京科968”的農戶的玉米田里都會涌現出大量噸糧田。


      京籍品種,服務全國。“京科”“農華”“中單”系列等玉米新品種推廣面積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18%,“京研”系列大白菜累計推廣面積3000多萬畝,“京紅”“京粉”等高產蛋種雞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0%,北京鴨高檔烤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95%以上,瘦肉型櫻桃谷鴨占世界市場75%,奶牛凍精占國內凍精生產量的35%,長期保持全國首位,鱘魚種苗年產量占全國產量的60%以上……


      北京種業對全國的貢獻,不僅體現在一粒粒種子上,還集中彰顯在北京種業科研環境營造和體制創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斷探索和實踐。


      作為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入駐企業,京研益農(北京)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園區內有377畝示范推廣基地,每年都會有2000多個蔬菜品種在這里選育、示范。“高通量分子育種實驗室、農業物聯網平臺、種質資源交流共享平臺等農作物種業公共服務平臺一應俱全。”京研益農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鳳蘭對園區構建的產學研產業集群贊不絕口。


      園區負責人介紹,2012年開始投入使用的科技園區創新成果不斷凸顯,研發推廣了一批產業體量大、帶動力強的技術和品種,國際首創二系雜交小麥育種技術體系在這里誕生。


      科研人員讓科研資源“活”了起來,《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等激勵政策也讓科研人員“富”了起來。趙久然對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可以用于獎勵科研人員這項政策十分歡迎,他告訴記者,“京科968”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和7家企業共同開發,每年2000多畝的種植面積產生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幾年,他們拿到了3000多萬元的收益,部分用于科研,部分用來獎勵育種人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近年來,北京種業研發能力逐步提高,新品種不斷涌現,解決好創新與保護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北京市種子條例》出臺,這是育種人員的期待,也是北京眼下的打算。(繆翼 劉菁)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甘肅全力推動現代種業轉型升級

      甘肅全力推動現代種業轉型升級

      記者日前了解到,甘肅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建設現代種業強省為目標,著力推進種業創新、基地建設、企業培育和行業監管等重點環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創優發展環境,
      2020-11-05
    • 建設甘肅現代種業基地助推我國種業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副校長柴強表示,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
      2021-03-10
    • 天津市西青區實施“2110工程” 做強做優現代種業

      加強“小站稻”、“沙窩蘿卜”兩個優勢品種種質資源儲備、繁育、推廣;以國際種業大會為引領,以楊柳青農博園為基礎,建設1個農博園品種展示基地;積極培育10個以上營業額超1000萬元的種業基地
      2021-09-3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