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力爭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00萬畝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02





      近日,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大力推廣綠色生態的種養模式,力爭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00萬畝。


      深秋,梁平川西漁村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成群的魚兒在水面不停地翻躍,搖擺著肥胖的身體四處尋覓食物。稻田另一旁,基地負責人龔來兵卻忙個不停,用漁網在稻田里捕撈魚兒。


      “通過‘稻魚共生’模式,一畝地能增收近3000元。”龔來兵笑嘻嘻地說。簡單來說,“稻魚共生”就是在田里種水稻,水稻下面來養魚。這樣魚可以吃稻田里面的蟲,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而魚類產生的糞便作為水稻的肥料,達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的目的。由于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可觀,今年,龔來兵將稻漁綜合種養面積擴大到170余畝。


      事實上,“稻魚共生”只是重慶推進綠色生態種養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在探索稻漁綜合種養的基礎上,創新推廣了稻田養蝦、稻田養蟹、稻田養鱉、稻田養泥鰍、魚菜共生等綜合種養模式,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達近50萬畝,每畝實現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通過人才培養、技術集成、制定標準化技術模式等方式,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已在全市30多個區縣推廣。


      市水產總站副站長翟旭亮表示,到2025年,重慶將力爭實現100萬畝的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通過綜合種養模式的應用,進而保障漁業的生態安全、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轉自: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作為一種具有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等多方面功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省政府已將該技術列為農業五大主推技術,并納入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內容。
      2019-06-18
    • 從“單一種養”到“一田多收”——稻漁共作田里的豐收新圖景

      從“單一種養”到“一田多收”——稻漁共作田里的豐收新圖景

      秋高氣爽,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珠珊鎮鵬湖村的稻田還未完全轉黃,田里已滿眼豐收的圖景。原來,與過去單一種糧不同,稻田里還養了夜市“網紅”——小龍蝦,“一田多收”讓農民收益大幅增加。
      2019-10-08
    • 河南省羅山縣:稻漁共作盤活“一畝三分田”

      河南省羅山縣:稻漁共作盤活“一畝三分田”

      “羅山縣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很規范,脫貧帶動效果好,值得在全省借鑒和推廣。”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趙耕在現場會上對該縣稻漁種養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2019-11-21
    • 安徽: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大幅增長

      安徽: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大幅增長

      近年來安徽省突出政策引導和行政推動,強化規范發展和技術服務,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大幅增長,由2016年的70萬畝增加至現在的415萬畝,年加工能力達6萬噸,產業布局逐步優化,加工能力顯著提升。
      2020-09-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