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百萬畝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來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08





      珠三角百萬畝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如何推進?三年行動正式出臺了!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及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推進廣東省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近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珠三角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已轉發至珠三角9市,對行動作出了具體部署。


      三年完成百萬畝池塘改造和建設30個美麗漁場


      《方案》遵循“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示范帶動,全面落實;政府引導,多元投入;機制創新,長效運作”的基本原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重建嶺南特色現代桑基魚塘,打造美麗漁場,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主要通過優化布局,推進美麗漁場建設,壓實責任,探索建立“塘長制”,集約整治,提升規模化經營水平;聯農帶農,以大帶小共治共管,提高標準,水產類現代農業產業園轉型升級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等措施,推動廣東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


      《方案》明確,用三年時間,在廣州、深圳(含深汕特別合作區)、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珠三角9市開展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行動,以規模養殖場、連片養殖場為重點,推進100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建設30個示范性美麗漁場、10個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100個水產品質量安全智檢小站,推廣綠色、健康、生態養殖模式,覆蓋率達到65%以上。


      行動將分年度進行。第一年度(2021年10月—2022年9月)為發動試點階段,珠三角9市需各自出臺本市行動方案,全省完成23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推進建設10個示范性美麗漁場、3個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


      第二年度(2022年10月—2023年9月)為全面攻堅階段,完成38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推進建設10個示范性美麗漁場、3個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


      第三年度(2023年10月—2024年12月)為總結提升階段,完成39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推進建設10個示范性美麗漁場、4個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至2024年10月底,全面完成100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


      六項重點任務,首先為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


      《方案》結合珠三角各市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任務表,提出六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推廣應用引領性技術、規劃建設塘頭小站、推進尾水排放在線監測、發展規模化經營和提升水產品質量。


      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方面,按照“池塘規整、深度適宜、灌排配套、設施先進、生態優美”的建設要求,結合實際選擇標準生產型、簡易生態型、示范性美麗漁場模式,對連片池塘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集中實施標準化改造。


      推廣應用引領性技術方面,重點推廣農業農村部推薦的重大引領性技術,大力發展“集裝箱+生態池塘”集約養殖與尾水高效處理、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零排放”圈養綠色高效循環養殖、漁光一體化分區養殖、池塘小水體工程化循環流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鼓勵引入運用多營養層級循環利用、循環水生物絮團、漁稻綜合種養、漁菜共生、漁草輪作、漁草共作、魚蝦貝藻等生態養殖模式。


      規范規劃建設塘頭小站方面,建設以水產品快速檢測、合格證自助開具為核心,兼備科普宣傳、質量溯源、網格化管理等功能的智檢小站服務綜合體。解決生產主體上市前開展主動送檢和開具水產品合格證不夠便利問題,打通塘頭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初一公里”,并開展“陽光農安”試點工作。同時,圍繞滿足對優質新鮮水產品的市場需求,鼓勵引導在塘頭建設小型流動水產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鮮設施設備。


      推進尾水排放在線監測方面,加強養殖水體和尾水水質在線監測,規范設置養殖尾水排放口,落實養殖尾水排放屬地監管職責和生產者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水質狀況,為水質管理提供數據分析和決策依據。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活動深度融合,開展數字漁業示范。


      發展規模化經營方面,鼓勵養殖戶將池塘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發展100畝以上的規模化經營。實現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推進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提高產業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讓養殖戶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


      提升水產品質量方面,深入開展水產品“不安全、不上市”專項行動,全面壓實屬地責任、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完善管理措施,健全工作制度,探索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指導養殖生產者科學控制養殖密度,加強水產養殖用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管理,實施“減藥行動”,開展水產養殖投入品三年專項整治行動,試行水產養殖投入品使用白名單制度,著力消除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推動廣東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轉自: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養殖行業競爭激烈做到三點才能走更遠

      隨著環保政策、禁養政策的下發,養殖行業越來越像是夾縫中求生存了,與此同時散養戶與大型養殖場的競爭也是很大,技術、管理上的不足,設備上的不完善讓散養戶也是感到在養殖行業中發展越來越困難,如今養殖行業面臨的競爭比較...
      2017-05-08
    • 我國水產養殖業提質增效須靠科技創新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業歷經三十余年發展,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然而,粗放的生產方式已成為發展的桎梏。要突破發展桎梏,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就必須戒“驕”戒“躁”,扎實推進科技創新。這是我...
      2017-06-20
    • 豬肉價格回落致利好消失 養殖業上市公司暴利不再

      生豬價格暴漲帶來的養殖上市公司的“暴利”行情在今年上半年開始遇冷。據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目前,共有36家農業公司發布半年報業績預報,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預計凈利潤最大變動幅度將超過100%。
      2017-06-22
    • 農村電商倒逼農業物聯網加速 養殖戶日常維護實現手機操控

      日前,農業物聯網應用論壇召開。數據顯示,天津市已建成20個農業物聯網試驗基地,河北省將在2018年以前建成20個以上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區,南京市正力爭在2020年實現農業物聯網應用全面覆蓋。
      2017-07-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