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加速發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1-27





      2021年,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凸顯出日益重要的戰略地位:推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被寫入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決議;全市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績效考核也被納入區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中……


      2022年,重慶農業科技創新加速發力,起勢強勁。


      大城市帶大農村


      農業科技創新是發展重要板塊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明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定位之一。在大城市帶大農村的重慶,農業科技創新無疑是重要板塊。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重慶農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一靠黨的政策,二靠科技進步,“農業本身就是高科技行業,涉及生命科學、遺傳學、基因工程、環保技術等多個學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大趨勢,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創新。”


      重慶山區丘陵占98%,1畝以下耕地占80%以上,地塊稀碎分散。耕地資源限制了外延擴張,重慶農業只能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靠科技創新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推動農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而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來看,城鄉居民飲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農產品保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保數量,也要保質量、保多樣。”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糧食自給率還不夠高,豬、牛、羊、禽等肉類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優質產品供給還不夠豐富。因此,提升農產品的品種品質品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鞏固、加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打造高質量的供給體系。


      整合科研力量


      體系、平臺、機制一個都不能少


      春節臨近,蔬菜供應愈發重要,這可忙壞了市農科院黨委辦公室主任尹賢貴。每天一上班,他就在工作群里忙開了:“劉總,節日供應量增大,你們基地的蔬菜每天能出多少?”“蘿卜、甘藍長勢如何,有沒有病蟲害?”……


      一位黨務工作者,為何如此操心蔬菜的事?原來,尹賢貴是西南大學蔬菜學專業博士,長期從事蔬菜研究工作,目前是重慶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


      “團隊有66人,成員來自科研院所、高校、推廣部門、龍頭企業等,基本涵蓋了科研、教學、生產、推廣等各個環節。這種科技力量的整合,對于解決科技資源配置‘碎片化’、科技和產業發展‘兩張皮’等問題是有幫助的。”尹賢貴坦言,去年團隊在渝遂綿蔬菜產業帶的種植推廣上,在番茄、甘藍、蘿卜的病蟲害防治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果,凸顯出科研力量整合的意義。


      這樣的創新團隊,全市共有14個,涉及榨菜、糧油、生豬等全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主導產業,構成了產業振興的嶄新創新體系。通過這種方式,重慶自上而下整合了市內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涉農企業等產學研推人才564名,形成了科技與生產緊密銜接、優質科技資源與優勢產區緊密對接、國家與地方科研力量上下貫通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平臺方面,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長江上游種質創制科學設施、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等一批國字號、區域性、特色化平臺啟動建設或投用,為重慶搭建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矩陣,將有效解決創新要素集聚不夠、科研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


      機制方面,重慶以市畜科院為突破口和“試驗田”,提出了放活科技人才、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加快構建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市場化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選人用人、市場化收入分配激勵、市場化成果轉化機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旨在充分激發畜牧科技創新潛能,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品種品質品牌


      糧油重點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歲末年初,正值青菜頭進入砍收旺季,行走在“榨菜之鄉”涪陵,一片片青菜頭長勢良好。“我們研發的‘涪優928’‘渝直80’已經試驗示范成功,均是有效適應機械化的品種。”渝東南農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范永紅充滿信心,“今年新品種的推廣運用,必將讓農民受益。”


      冬閑時節,滿倉稻谷讓南川區鳴玉鎮石龍村四社村民蔣必英笑了。她種的水稻是名為“神9優28”的新品種,采用淹水直播新技術。關于品種和技術,她說不清楚,只知道“從播種到收割,節省了30多天時間,肥料和人工成本都減少了。”


      市農科院研究人員向記者介紹,“神9優28”具有生育期較短、耐淹水發芽直播等優點,可有效避開低海拔地區水稻抽穗灌漿時高溫伏旱帶來的危害。同時,生育期較短的優點,也可有效緩解稻油、稻麥、稻菜輪作茬口矛盾,提升稻田綜合利用率及產能。


      針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重慶持續強化研發,推動科技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取得了一批成果:“神9優28”水稻實現了重慶一級優質米零的突破;“慶油8號”油菜含油量達到51.54%、名列國家前茅;“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技術”入選中國農業農村9大新技術;建成全球最大、國內唯一的無菌豬培育和轉化平臺……


      質量興農,農產品生產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市農業農村委科教處處長葉海燕表示,重慶“十四五”農業科技創新將把握“突破、融合、重塑、提升”戰略支點,進一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轉自: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近日,在重慶市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農戶忙碌著將最新收割的“定制水稻”加工成大米,派送至客戶手中。
      2018-10-17
    • 重慶黔江:小青菜做大文章促村民脫貧增收

        “今年,我種了兩畝青菜頭,種子沒花錢,再過一個月就能收獲變成錢,比種玉米、紅薯、洋芋強多了。”重慶市黔江區黃溪鎮新民村村民張碧連走進自家的青菜地興地說,以往這個時候是農閑時節,土地都是荒著。
      2018-11-12
    •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按照農業農村部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的有關要求,在潼南、南川兩個區縣深入實施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40余萬畝,隨著本季油菜生產收獲,項目呈現五大亮點。
      2019-06-03
    • 重慶武隆著力培育特色農業 夯實產業扶貧發展成果

       據了解,武隆區浩口苗族仡佬族鄉近年來,努力尋找制約群眾脫貧增收的突破口,在持續鞏固傳統農業產業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情況,培育了一批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特色農業項目
      2019-06-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