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農時不負春。春耕備耕由南向北正陸續展開,各地緊抓農時,確保全年糧食豐收。
南方早稻開始了育秧插秧,在海南文昌,插秧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今年,當地為村民提供了訂單式育秧插秧,提高種植效率。廣東也進入了春耕時間,今年春播面積超過3000萬畝,增加了37萬畝,為防干旱,當地增加了14萬臺節水灌溉設備。
科技助力春耕。湖南水稻主產區沅江早稻面積達到65萬畝,春耕前,他們在稻田里種上紫云英、臘油菜等綠肥,這種模式減少了化肥使用,也讓稻米更香。四川眉山市正嘗試進行大豆、玉米套種新模式,今年,當地新增套種面積310萬畝。
河北、河南等冬小麥主產區小麥陸續進入了返青期,各地正加緊田間管理,為豐產豐收打好基礎。陜西針對降水量偏少情況,各大灌區開始了春灌,計劃5月底全面完成500萬畝次的灌溉面積。
東北進入了備耕時節,在吉林、黑龍江的農田里,大型農機正在整地撒肥,為黑土地加“油”,今年高標準農田施用的有機肥來源于牲畜糞便和廢棄秸稈,取之于田,反哺于地。
為保障今年春耕備耕需要,全國供銷社系統積極與上游重點生產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加大備肥力度。今年,國家將新增一定規模的夏管肥臨時儲備,2月底前全部到位。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