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城重慶:“巴掌田”里的“穩糧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3-11





      去年重慶糧食迎來豐收,產量達到1092.8萬噸,創近13年來的新高。面對土地細碎、勞力短缺等種糧不利條件,重慶在壓實地方種糧責任、推動撂荒地復耕之外,還選擇持續改善地力,讓“糧田變良田”;向“品牌主糧”要效益,讓好糧賣出好價錢,農民種糧更有積極性……山城重慶有著一套因地制宜的“穩糧經”。


      山地丘陵占比九成多,不少農地是“雞窩地”“巴掌田”,這是地處西部的重慶在糧食生產上遇到的一大瓶頸。“讓糧田變良田,穩糧才有底氣。”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農田建設處處長莫建兵介紹,不僅實施地塊周邊的溝渠路配套,重慶還對部分糧田地塊實施“小并大”“彎變直”“坡改緩”,土地不再高低不平、零碎分散,大幅改善了耕作條件。


      從2018年以來,重慶累計新建設高標準農田超過510萬畝,不少糧田實現了“宜機宜耕、能排能灌、穩產高產”。


      “巴掌田”變成“整片田”,讓種糧成了效益更高的產業。在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2700多畝糧田去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后,變成了適宜農機下地、高效作業的高產田,吸引了不少大戶競標種植。


      “現在種糧可不是靠人力去堆,肩挑背磨下苦力氣的日子成了過去時。”種糧大戶鄧中在兩路村流轉了上千畝稻田。“我敢流轉這么大面積,就是因為農田經過整治,不像過去三五分一塊田,而成了平均5畝以上的大田,可以全程機械化,降本效果明顯。”鄧中算清收入成本賬,種田“錢”景可期。


      重慶還在努力讓好糧賣出好價錢。“普通稻谷1斤賣1.4元左右,而我們的優質稻1斤售價起碼7元以上,還供不應求。”武陵山深處的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支部書記陶濤告訴記者,因為種糧效益好,何家巖村去年又新增近2000畝水稻田種植面積。


      “過去種糧被山里人看成是‘賠本生意’,一家一戶小打小鬧不成規模,種一畝水稻還要倒虧100多元。”陶濤說,為了提高糧食種植效益,鄉里幫著農戶“抱團取暖”,組建了花田稻米合作社,統一稻種供應,規范種植流程,開拓銷售渠道,力爭用高品質稻米搶占市場。


      “如今村里的水稻田,‘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機肥。”陶濤說,靠著有機種植和品牌推廣,花田稻米已是酉陽縣出名的“品牌主糧”,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


      “好山好水種出好糧,花田稻米、金佛山貢米、江津富硒大米、渝東南糯玉米等一批優質主糧順勢成長。”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袁德勝介紹,近年來,重慶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稻米、玉米為重點發展“品牌主糧”,通過綠色、科學種植,推廣良種、良技、良法,走品質化新路,讓種糧成為更有奔頭的產業。


      為了提高農民種糧吸引力,重慶還積極推廣復合種養,通過稻油輪作、稻經輪作、稻禽協同、稻魚共生等“水稻+”“玉米+”高效產業,間種、套種、輪作農業發展得風生水起,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單位產值。


      早春時節,重慶涪陵區70多萬畝青菜頭又到收獲季。今年涪陵區江北街道鄧家村農民陳冬種的青菜頭有10多畝,每畝利潤有1000多元。正在地里忙活的陳冬笑著說:“我是‘一地兩吃’,去年8月份地里收了玉米后,10月份就開始種青菜頭,種糧種菜兩不耽誤,種地效益能倍增。”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近日,在重慶市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農戶忙碌著將最新收割的“定制水稻”加工成大米,派送至客戶手中。
      2018-10-17
    • 重慶黔江:小青菜做大文章促村民脫貧增收

        “今年,我種了兩畝青菜頭,種子沒花錢,再過一個月就能收獲變成錢,比種玉米、紅薯、洋芋強多了。”重慶市黔江區黃溪鎮新民村村民張碧連走進自家的青菜地興地說,以往這個時候是農閑時節,土地都是荒著。
      2018-11-12
    •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按照農業農村部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的有關要求,在潼南、南川兩個區縣深入實施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40余萬畝,隨著本季油菜生產收獲,項目呈現五大亮點。
      2019-06-03
    • 重慶武隆著力培育特色農業 夯實產業扶貧發展成果

       據了解,武隆區浩口苗族仡佬族鄉近年來,努力尋找制約群眾脫貧增收的突破口,在持續鞏固傳統農業產業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情況,培育了一批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特色農業項目
      2019-06-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