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耕的到來,今年的農機工作有了更新更細的安排,相關部門也相繼推出最新政策來部署。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意見 (簡稱一號文件)指出,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農業農村部也發出通知,對落實落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農機裝備保障工作進行了部署。
補貼政策更全面和細化
2022年一號文件對農機產業加強短板弱項進行了具體陳述。文件中提到,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制造并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持。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優化補貼兌付方式。完善農機性能評價機制,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油菜籽收獲等農機,推廣大型復合智能農機。推動新生產農機排放標準升級。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
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對農機補貼更全面和細化。增加了大馬力機械和園藝小型機械的補貼內容,同時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油菜籽收獲等農機,推廣大型復合智能農機也是值得行業關注的重點內容。
本次一號文件再度強調了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的重要性。提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開展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試點。
文件中還提到 “推動新生產農機排放標準升級”,指的是農機國四排放標準升級,今年12月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將實施國四排放標準。早在2020年12月,國家生態環境部就正式批準發布 《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 (發布稿)》。該標準指出: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產、進口和銷售的560kW以下 (含560kW)非道路移動機械及其裝用的柴油機應符合本標準要求。此標準適用于工程機械、農業機械 (包括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林業機械、機場地勤設備等。
新標準實施后,不僅有利于農機污染防治,對農機產業升級也起到推動作用,雖然國四標準加大了企業壓力,但也將倒逼企業提升研發和生產能力,從而實現轉型升級,把握市場新機遇。
重點支持帶狀復合種植配套農機
除了對農機行業的整體扶持政策,農業農村部對落實落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農機裝備保障工作也進行了具體部署。
加大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支持力度,對于補貼范圍內復合種植急需的相關機械要優先補貼、應補盡補;對于暫時無法鑒定的復合種植一體化播種機等專用機具應采用新產品補貼試點方式予以支持并盡快啟動,便于相關企業安排生產。鼓勵采取財政支持統一購置或累加補貼方式,進一步調動農戶購置使用復合種植專用機械的積極性。
農業農村部指出,2022年按照 “造改結合” “長短結合”的原則,圍繞滿足不同區域復合種植主推技術模式的播種、植保、收獲環節農機作業需要,形成政企研推用緊密聯動工作機制。因地制宜科學制定技術方案和工作推進方案,盡早研究明確支持政策,緊抓現有機具適配改造應用,同步加快復合種植專用機械研制推廣。廣泛開展機具演示和技術培訓,提前對接機具裝備供給和作業服務供需,加密工作督促指導,確保種得好、管得住、收得上,為完成復合種植2022年目標任務和長遠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機械化支撐。
農業農村部要求,各地要抓緊組織栽培、植保、農機方面的專家和相關推廣機構溝通會商,盡早確定復合種植具體技術模式、農藝參數、農機作業技術要求,分區域分模式制定全程機械化技術方案。結合省域縣域復合種植面積任務、實施地塊主體落實情況,按照在用機具改造、常規兼用機具購置、復合種植專用機具購置三大類測算需求,提前與農機產銷企業、修造網點對接做好整機及零配件備貨供應準備,逐級形成復合種植配套農機裝備保障方案。縣級保障方案要細化到模式、地塊、主體和時間節點,確保播種前1個月將機具來源、作業服務主體對接落實到位。
成立部省兩級大豆油料擴種機具裝備評估評價工作組,指導農機研發制造、試驗鑒定、機具選型、購置補貼、推廣應用等工作聯動。各地要結合實際細化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機具應用指引》,明確不同區域不同模式配套機具如何選、怎樣改、怎么用。要建立復合種植機械化技術指導骨干隊伍,線上線下相結合,逐級開展種管收等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培訓,展示觀摩先進適用機具,宣傳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始終堅持創新為主線
近年來發布的農機政策中可以看到從發展到創新的發展線路日益明確。這從歷年一號文件提到的農機政策中可以看到。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 “進一步提高大宗農作物機械國產化水平,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農林機械,發展高端農機裝備制造”。2019年文件中則提出要 “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研發”。2020年提出 “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和應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要 “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項,梳理近五年我國農機裝備短板攻關成效顯著,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攻關目標。
通過對比近五年中央一號文件,也能看到我國在農機裝備產業布局中始終以創新為主線,補貼更精準細化,接下來的工作將聚焦核心技術,加強創新能力建設,著力補齊短板弱項。
工作意見是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以 “穩”字當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發展高智能化、適應丘陵山區、功能復合的農機裝備是中國農機裝備未來的突破方向,也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徹底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措施。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中國農機研發應用將會再上一個臺階。(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