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交水稻創新攻關聯盟成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5-26





      記者從中信集團獲悉,5月21日,雜交水稻創新攻關聯盟成立。該聯盟是在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由中信集團及所屬中信農業、隆平高科發起倡議,南京農業大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武漢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與隆平高科等10家單位共同組建,旨在進一步加快水稻關鍵技術攻關,協同攻克、創制及培育一批突破性關鍵技術、種質資源及重大品種,持續保持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創新世界領先優勢,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聯盟將堅持資源共享、機制共建、人才共育、合作共贏,共同創造綜合性技術解決方案;堅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科研為依托,探索將優勢種業企業自主攻關納入國家育種聯合攻關計劃中。


      作為聯盟發起方代表,中信集團副總經理、中信農業董事長王國權表示,種業安全是“國之大者”,成立聯盟是繼承袁隆平院士遺志、把雜交水稻事業發揚光大的重要舉措。中信方將持續加大資源投入,發揮金融、產業并舉優勢和央企“主力軍”作用,大力支持聯盟發展,并向聯盟提出全力打造國家種業創新高地、合力提高自主可控創新能力、聚力完善高效協同創新體系、協力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等四點倡議。中信農業總經理、隆平高科董事長毛長青表示,隆平高科將充分依托完善的市場化機制,努力讓聯盟成為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作為聯盟成員的科研單位代表,萬建民院士、謝華安院士、胡培松院士、錢前院士、柏連陽院士等15位專家,就加強科研攻關協作、構建協同創新生態、促進產學研用結合等方面深入交流了觀點,并表示將以聯盟的成立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科研單位與中信集團、中信農業和隆平高科的合作。(記者 王璐 )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湖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突破雜交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

        把雜交水稻的種子“印刷”在紙上,再平鋪到田地里,機插雜交水稻育秧就基本完成了,種子用量少而且產量高……記者近日從湖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鄒應斌教授團隊研發的“雜交稻單本密植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取得重大技術...
      2018-12-03
    •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 76公斤,其中早稻619 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叁優一號”911 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
      2020-11-05
    • 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水稻“超優千號”平均產1004.83公斤

      選地塊、量面積、收割、測水分、稱重……5月9日上午,在三亞國家水稻公園示范點,“超優千號”超級雜交水稻開始測產。專家組選取3個地塊同時進行收割、打谷,匯總后按照高產創建產量公式計算,最終測產結果為平均畝產1004.83公斤。
      2021-05-12
    •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在大足揭牌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在大足揭牌

      19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在大足區拾萬鎮揭牌。作為一個雜交水稻研發、作物育種與新品種試驗示范的綜合研發平臺,該中心計劃五年選育8個左右優質品種在重慶及周邊適宜地區推廣。
      2021-07-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