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畝產達746.2公斤 北京小麥單產創歷史新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7-10





      “扣除0.2%的雜質,折合13%標準水分,小麥平均畝產達746.2公斤!”日前,經專家組認定,北京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十二農場一塊面積為5.07畝的麥田創造了北京市小麥的單產紀錄。


      這是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建立的小麥高產攻關田,該地塊的小麥產量比2014年該村二農場創造的畝產681.8公斤的高產紀錄提高64.4公斤,增產9.4%。


      “這片麥子具有典型的高產田特征,群體充足、穗子均勻,籽粒飽滿。”中國農業大學王志敏教授和鄭大瑋教授在現場交流。王志敏告訴記者:“這也充分說明管理確實到位了,前期攻穗數,中期保粒數,后期盯粒重,產量三因素比較協調”。


      十二農場場長徐昆告訴記者,對于這個結果,“心里還是有底氣的”。從種到收,十二項技術全部按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要求落實。“每個環節都沒落下,市區推廣部門的技術人員幾乎每周都來一趟,看長勢,定措施,我這邊就負責落實。”


      這是今年北京市小麥生產的一個縮影。去年秋播期間罕見的秋汛造成京郊小麥播期推遲,晚播麥比例高,弱苗比例大。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產量,主要歸功于天幫忙、人努力、政策足、服務好。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俊英介紹,針對晚播麥比例大、用種量增加的現狀,在中央財政兩次補貼的基礎上,北京又增加了每畝100元的一次性補貼,緩解了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在秋種、冬管、春管和夏收等關鍵時期下發全市性生產管理意見,組織小麥“百千萬”高產創建及高產擂臺賽,小麥種植戶生產積極性高漲。


      該站還加強指導服務,市里成立了5個技術服務組,通過專家把脈、專題培訓、云端問診、田間課堂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各項主推技術送到農戶手中,開春以來撰寫印發指導意見10期,先后375人次參與指導,解決水肥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控等問題45個,指導服務農戶1.1萬余人次。


      “今年我們根據苗情長勢先后提出了十二項技術措施,概括來講就是‘五補兩保三促兩防’。以搶時為核心的五補技術彌補了秋汛帶來的晚播影響;科學澆灌越冬水和冬季兩次鎮壓技術實現了小麥安全越冬;以促為主、分類施策的春季肥水管理促進了小麥苗情快速轉化升級,起身期和灌漿期的兩次‘一噴三防’降低了病蟲草害影響。”北京市農業技術站周吉紅推廣研究員告訴記者。


      通過各方努力,小麥以促為主的技術措施得到較好落實。據北京市小麥監測點調查,畝穗數46萬,穗粒數接近29粒,分別比去年增加2.7萬和0.5粒左右,千粒重接近常年,全市夏糧實現豐收。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農業專家提醒:小麥將進入抽穗期水肥管理是關鍵

      4月5日,河南省農業氣象專家提醒農民朋友,4月中旬以后,河南省小麥將陸續進入抽穗期,該期是小麥生長的需水關鍵期,水肥管理要跟上。
      2017-04-07
    • 農業部:國內小麥價格走強 國際小麥價格下跌

      期國內小麥市場出現階段性、區域性糧源偏緊,國家政策性糧源受投放不均、品種質量等因素限制未能有效緩解這種狀況,小麥價格上漲明顯。隨著倉儲、貿易企業輪換出庫增加,及近兩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市場,預計后期供給將相對充...
      2017-04-20
    • 農業部部署今年小麥跨區機收工作

      近日,農業部印發《通知》部署“三夏”農機跨區作業管理和服務工作,要求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有力有序有效組織好農機跨區作業大會戰,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致力打造五型“三夏”,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適時播種,促進“三...
      2017-05-22
    • 矮敗小麥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去年我家種植4畝6分‘輪選987’,實收6716斤,平均畝產1460斤。今年生長情況更好,有望突破去年的產量。” 在河南省尉氏縣矮敗小麥試驗示范基地,農民朱安啟見到矮敗小麥發明人劉秉華研究員,顯得非常激動。
      2017-05-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