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農業農村部印發《國家育種聯合攻關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品種培育上,選育推廣一批突破性新品種,主要糧食和畜禽品種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企業發展上,形成一批航母型領軍企業、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企業、專業化服務平臺企業;在創新水平上,建立規模化、協同化、智能化現代育種新模式。
目前,國家育種聯合攻關處于全面推開的關鍵階段。龍頭企業、涉農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正形成合力。圍繞“攻什么、誰來攻、怎么攻”等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主體和專家。
打造“金字塔”陣型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科技創新取得很大成效,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主要畜禽、水產核心種源自給率分別超過75%、85%。但是,從農業生產看,發達國家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60%,我國僅為45%。從品種看,我國玉米、大豆單產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60%;生豬、奶牛等重要畜種飼料轉化率、產奶量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從科技發展看,種業正迎來以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為標志的科技革命,迫切需要通過開展育種聯合攻關提高品種選育效率和水平。
記者了解到,推進育種聯合攻關,不僅產業有需求,各方也有期待。按照國務院部署,2014年原農業部啟動良種聯合攻關工作。參加攻關的很多專家和企業表示,這在優勢互補、共享共贏等方面有了好的開始,希望能長期堅持;同時提出,針對利益聯結不緊密、政策保障不完備等問題,還要不斷改進完善。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明確要求深入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此后,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農業農村部系統謀劃新時代新征程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工作。
國家育種聯合攻關水稻攻關組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說,水稻攻關組由國內水稻育種優勢科研教學單位20家、種業企業16家單位組成,聚焦國家水稻產業發展重大需求,構建協同創新平臺。近年來,審定品種數量2000余個,其中代表性品種100余個,育成品種推廣面積近6億畝。據統計,全國雜交水稻推廣面積排名前十的品種,以及南北方推廣面積最大的常規稻品種,均由攻關組成員單位培育。下一步,將加強攻關單位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進派生型品種保護制度實施,促進育種材料交流共享。
農業農村部將組織優勢企業和科研單位,著力打造以十大優勢企業自主聯合攻關為塔尖、十大主要糧食和重要畜禽聯合攻關為塔身、64個重要特色物種聯合攻關為塔基的“金字塔”式國家育種攻關陣型。業內認為,這是重要的模式創新,既與我國種業發展“橄欖型”布局一脈相承,又充分考慮當前種業發展實際,推動技術集成、人才集聚、成果轉化,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
據介紹,聯合攻關一方面支持現有水稻等4大糧食作物、生豬等6大畜禽以及重點領域育種攻關,促進品種更新換代。玉米加快培育一批高產優質、適宜機械化的新品種,大豆加快選育一批高產高油高蛋白以及適合帶狀復合種植、耐鹽堿新品種,生豬加強優質瘦肉型豬配套系和地方豬新品種培育。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和地方特色優勢,明確了64個重要特色物種的攻關任務,既有馬鈴薯、棉花、甘蔗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種,也有辣椒、荔枝、綿羊、鴨等地方特色物種,還有甜菜、白色金針菇等對外依存度高的物種。
市場出題企業答題
中信農業及旗下隆平高科是我國農作物種業龍頭企業,行業排名全球前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中信集團對隆平高科水稻育種創新項目予以重點資金支持。2022年5月,牽頭成立了雜交水稻創新攻關聯盟,聯合10家優勢科研單位,協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中信農業總經理、隆平高科董事長毛長青表示,將聚焦產業需求,持續整合資源開展攻關。建立健全經費籌措、績效考核、知識產權保護、利益分享等機制設計。開發種業集成產品研發平臺,發揮雜交水稻創新攻關聯盟優勢,優化前期“入門費”、后期產業利益共享等合作機制,在人才隊伍、創新平臺、種質資源、關鍵技術、重大品種等方面充分協同、共享。
福建圣農集團堅守白羽肉雞行業近40年,行業排名全球第七、亞洲第一。2011年,圣農集團響應國家號召,啟動白羽肉雞育種攻關。十年磨一劍,2021年12月,培育的“圣澤901”白羽肉雞通過了國家審定,成為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新品種,打破白羽肉雞種源完全依賴國外的局面。集團副總裁肖凡說,圣農加大研發攻關投入,累計投資超過10億元,并積極爭取國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支持。集團聯合東北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等單位,開展科企合作,將科研院所在育種理論和疫病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應用于生產。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俊忠說,河南著力創新機制促融合。一方面,創新聯合攻關機制。堅持企業的種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1個牽頭企業+1位首席科學家+N個科研單位+N個企業”的聯合攻關模式。目前,確定參與聯合攻關企業48家,優勢育種團隊81個,其中院士團隊3個、長江學者和中原學者團隊8個。另一方面,創新權益分配機制。攻關成果由企業負責轉化,成果權益由攻關聯合體成員單位協商解決,充分調動企業和育種團隊的積極性,加快成果轉化步伐。
《國家育種聯合攻關總體方案》支持十大優勢企業自主開展育種聯合攻關。作為種業創新的攻堅部隊,每個企業明確一個主攻物種,市場出題、企業答題,自主開展攻關,國家給予支持,持續提升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專家表示,隆平高科要鞏固水稻研發國際競爭優勢,先正達集團中國要利用世界資源服務種業發展,福建圣農要加快提高自主品種市場占有率。希望企業能有雄心壯志,瞄準世界種業巨頭,在新時代的百舸爭流中脫穎而出。
既“塑形”又“鑄魂”
廣東省牽頭承擔瘦肉型豬、白羽肉雞、荔枝、香蕉、獅頭鵝等多項國家育種聯合攻關任務,同時組織開展優質稻、黃羽肉雞等省級育種攻關。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說,重點抓政策要素支撐,引領聚集種業創新資源。建立包含350多個項目的廣東種業振興項目庫,爭取1年至3年內突破一批種業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省財政每年統籌安排5億元資金長期穩定支持種業振興行動。此外,還組建廣東種業振興基金,資金總規模達100億元。
中國農業大學參與國家育種聯合攻關,打開了校地、校企合作共贏新局面。“學校圍繞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種業,與中化、華為、首農、大北農等企業深度開展智能育種、營養健康農作物、畜禽新品種培育合作。參與北京平谷區種業中關村建設和通州區種業園建設,在河北涿州建設國家作物分子育種創新中心等,在海南三亞成立國際玉米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在該校科研院常務副院長崔振嶺看來,學校參與育種聯合攻關是以“合”為貴,改“單兵作戰”為“集團攻堅”。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說,該院實施“強種”科技行動,與國家育種聯合攻關行動全面對接,以糧油作物和重要畜禽為重點,聚焦玉米、大豆油料、生豬、肉牛等短板弱項,加快推進種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尤其是加快種業領域科企融合,深化與種業企業的合作,充分發揮農科院創新資源集聚優勢,面向企業共享開放種質資源、育種平臺、數據信息、知識產權和科技人才,力爭吸引100家農業龍頭企業與農科院合作設立研發中心。
“十四五”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信貸資金和投資基金共同發力種業振興,投貸合計支持金額465億元。其中,貸款442億元,基金23億元。該行副行長張寶江說,一個重要方面是支持育種創新攻關。積極滿足種業企業全周期、多元化融資需求,以投資基金支持育種創新,對基金投資企業積極跟進配套貸款。“十四五”以來,被投企業新增審定品種超1300個,主力品種覆蓋全國35%面積的小麥、30%面積的水稻和20%面積的玉米。下一步將加大信貸投放,增強投貸聯動,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作用。
種業產業鏈條涉及政產學研銀等不同主體,推進育種聯合攻關,既要“塑形”又要“鑄魂”。“塑形”就是做到真聯合,把資源創制、親本組配、測試鑒定、示范推廣等創新環節“串”起來,把鏈條上的科學家、企業家及相關產業主體聚起來;“鑄魂”就是建立真攻關的機制,既要輔之以義,也要輔之以利,義是壓實責任、強化擔當,利是資源共享、利益分享,通過政策引導,把現有的資源、材料、技術、人才用起來,發揮不同主體優勢作用,一體化組織推進。(記者 喬金亮)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