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黑土地上氣象新 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1-06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吉林堅決實施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國家多產糧、產好糧。在廣袤的黑土地上,突出抓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等關鍵環節,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黑土地上新科技、新舉措、新追求層出不窮,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2022年,吉林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糧食總產量達到816.16億斤,連續兩年超過800億斤。


      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不僅靠風調雨順,更在于吉林扛穩扛牢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生動舉措。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梨樹縣300多個行政村已經建立保護性耕作示范基地上千個,實現耕地保護全覆蓋。當地老莊稼把式們,把“生產單元”這個新名詞叫得瑯瑯上口。梨樹縣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實施主體,打破農戶間土地界線,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單元,實施全程機械化操作,整縣推進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


      老話說,一兩黑土二兩油,吉林為了保護這片沃土傾盡全力。3812個行政村有了田長,黑土地保護有了田管家;12億元保護性耕作補貼提前撥付到各地,將免耕播種機等保護性耕作機具作為農機購置補貼的重點;借助翱翔太空的“吉林一號”衛星,航天航空探測領域的技術,已經應用在黑土地保護上。在吉林,無論是產糧主力軍還是后備力量,這一年的變化都不小。針對耕層越來越薄,東遼縣建立了生態農業研究與示范基地;老牌產糧大縣農安縣,無論地形、道路怎么變化,所有田塊的壟向都保持不變。根據太陽光照角度來確定壟向,這個高光效種植技術。讓玉米單產提高15%—17%。全省步調一致在黑土地上發力,2022年吉林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3283萬畝,增長12.4%,穩居全國第一位。


      2022年,吉林以強有力的財政投入,給黑土地吃小灶。支持高標準農田和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推行“強種貸”,安排農機裝備主體建設資金,專項用于農業生產防災減災資金,合計93.76億元。2022年,全省30個產糧大縣扶持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2個。公主嶺市志和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一口氣添置了兩臺大馬力拖拉機,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土地流轉面積頭一回突破百公頃。


      2022年,吉林西部持續整治開發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近10年來,實現新增耕地46.62萬畝,糧食產能增加上億斤。2022年,吉林啟動“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計劃到2030年糧食綜合能力達到1000億斤。吉林西部鹽堿地的持續綠色治理,增強了吉林8年內200億斤糧食增量的底氣。為國家多產糧、產好糧,吉林一抓到底,一張藍圖繪到底。


      轉自:吉林新聞聯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吉林率先實行高效植保機械作業補助

      為大力推廣高效植保機械化技術,補齊高效植保機械化短板,近日,吉林省農委、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高效植保機械化實用技術推廣作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 。
      2017-08-31
    • 吉林榆樹:黑土地上的備耕“三變”

      再過不到一個月,曾多次摘得全國產糧“冠軍縣”的吉林省榆樹市就要迎來最繁忙的春耕季節。記者近日在榆樹的部分農村地區走訪時發現,高效灌溉模式、高標準農田和訂單化種植,讓不少農民和“新農人”告別了以往備耕時節的焦慮。
      2019-04-11
    • 跑贏“最后一公里”--看吉林省農業科技開花結果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吉林省農業技術的推廣與落地,離不開基層農技站、高校以及新型經營主的深度參與和推動,只有調動多方力量,才能真正讓農技“長腿”,在田間落地生根。
      2019-04-12
    •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作為一種具有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等多方面功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省政府已將該技術列為農業五大主推技術,并納入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內容。
      2019-06-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