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熱科院在香蕉中農藥殘留遷移和代謝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30





      近日,中國熱科院分析測試中心農藥安全評價研究團隊在香蕉中農藥殘留遷移和代謝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以內吸性農藥和非內吸農藥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并揭示了香蕉中農藥殘留的分布和遷移規律,闡明了香蕉中農藥殘留的代謝機制。該研究對新鮮水果樣品中的殘留物和遷移模式進行了分析,可為探索水果中農藥殘留的行為對于有效施用農藥和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類接觸農藥的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香蕉是全球鮮果交易量最大的水果,也是全球近5億人的主食,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定為發展中國家的第四大糧食作物。香蕉中農藥殘留是影響香蕉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但是香蕉中農藥殘留的遷移和代謝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利用質譜成像技術,建立了霜霉威、吡蟲啉、吡唑醚菌酯和福美雙四種農藥在香蕉樣品中殘留的可視化分析方法,并結合代謝和轉錄組學聯合分析技術解析了香蕉中霜霉威和福美雙兩種的不同種類農藥的代謝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香蕉中農藥的遷移受農藥內吸性、相對分子質量等性質影響,非內吸農藥福美雙不能進入香蕉內部,而內吸性農藥霜霉威、吡唑醚菌酯和吡蟲啉會通過滲透和傳導的方式進入香蕉內部,農藥的遷移速度與農藥分子質量成反比。香蕉的成熟程度也是影響農藥遷移的重要因素,香蕉成熟度越高,農藥遷移速率越快,更容易在香蕉中殘留。通過對霜霉威和福美雙處理后的香蕉果皮和果肉進行代謝和轉錄組學聯合分析,發現香蕉中農藥殘留的代謝反應機制主要包括抗壞血酸-谷胱甘肽循環、碳水化合物代謝和類黃酮生物合成途徑,農藥在香蕉皮和肉組織中通過以上代謝的綜合作用降解為低毒或無毒的次級代謝。


      該研究成果以“Visualization and metabolome for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pesticides residue in after-ripening of banana”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測試中心和海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王美然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測試中心韓丙軍研究員等為文章通訊作者。該項目得到了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熱帶果蔬質量與安全)重點研究課題等項目的資助。(韓丙軍)


      轉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